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详细信息—>父 亲
父 亲
阅读数:0发布时间:2024年12月23日

冯熙然

 

今年入秋,我精心种植的文竹枝叶枯黄了,轻轻一拨,就有无数的碎屑扑簌落下。生命的小河静静流淌,纵使人力伟大,亦不能阻止其恪守自然。

去年这个时候,是父亲突发心脏病的时候。天气骤然转凉,让积攒多年的压力以疾病的方式表现出来。父亲一边嘟囔着胸口痛,一边照常每天抽一包烟。他从不按医生嘱咐用药,只随身携带一小瓶救心丹,每次有发病前兆就狠狠含上几粒。他就是这样一个特别有主意的人,除了自己他谁的话也不信。在我有生以来的三十多年里,他一直雄踞于家庭的最高统治地位,在家中大事小情的裁决上,他拥有绝对的指挥权。对他的执着和倔犟,我起初是不屈和反抗,久而久之,我竟对他生出一丝钦佩。但凡我能继承他一点寸土必争、寸步不让的生命意志,我想我的学业也断不会如此不尽人意,我也断不会在许多事情上留有遗憾。

前不久,父亲的心脏病再次复发,病情较之以往更加严重。因为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以致全家都不敢大意。我开始不时给他拨电话,每次要等听见电话接通的声音才能安心。

他在鞍山出差时发病,人突然昏厥,被同事送往当地医院急救。我赶去时候他安静地躺在病床上,看他瘦弱的身体连满各种透明的管子,再也无法将他同往日那个严厉苛刻的形象联系起来。他在半睡半醒间与我轻声交谈,嘴唇干燥起皮,这是我有生以来,与父亲并不常见的一次心平气和的对话;而对话的内容却就仅限于“渴”“想喝水”之类,他已没有往日居高临下的威仪和气势。

他是个特别喜欢同人意见相左的人,用他的话说是为了讲清“真理”,但在我们这些常常屈从他霸道作风的家人看来,他这仅仅是为了证明自己高人一等。客观来说,父亲也确实有他的一套,在对许多历史事件的看法上见解独到,借古喻今,往往也能给人一些启发。但他一辈子也未能如愿几件事,在传统意义的“成功”里,也丝毫不沾边。他把这些“事与愿违”归咎于运气不好,但在我看来,是他从没真正践行过他自己说过的“真理”。可见,他自己并不真心相信自己,至少还没有我信。他像古老宗教仪式里的祭司,嘴里煞有介事地念诵咒语,却让听话的人在战场夺取胜利。于是,想着这样一副荒诞不经的画面,我突然觉得父亲平日一本正经的说教变得有点可爱。

父亲学历并不高,但却尤其钟爱古代先贤的智慧,喜欢有事没事就引用几句《论语》对我和母亲做训示。久而久之,我和母亲早已能够料“敌”机先,他刚开口,我们就能先他一步说出下文。他也自觉无趣,于是不知哪里来的恒心自个儿跑去看《官场现形记》,大半夜揪着一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句子爱不释卷,急忙把我从床上喊起,非要一字一字指给我看。我睁着惺忪的睡眼,看着他翻了总共不到20页的书,心想这是为了培养我,已经不惜一切研究攻略了。时隔多年回顾这段往事,我竟觉得我确实愧对于他。于学业,我一无所成;于家庭,我也没有做出什么值得称道的贡献。以他向来追求完美又强势凌厉的作风,对我失望至极也在情理之中。可是,在得知我天天上班、全年无休的境况后却对我说:“凡事差不多就行,不要太累,平平安安就好。”那一刻,我发觉这个一贯较真倔强、争强斗狠的硬汉一瞬间老了。成年人的心态一旦进入达观平和,往往也是身体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各项器官功能的减退让身体不再足以支撑过盛的心气,让他从此更能轻易与世界达成和解与妥协。可我却渐渐怀疑他开始对病情萌生了悲观的心态,不得不再次对他日渐衰弱的身体感到担忧。事事要强的他,平日里输不得一盘棋,也不能欣然接受我考试只当第二名。如今他对我说“差不多”就行,开始常常询问我下一步去哪,该做什么,我顿时感到这个一向喜欢与人意见相左的父亲,原来也可以像普通人一样对一个人完全相信。

窗外的老树到了换季的时候,树叶渐渐半绿半黄,父亲的两鬓不知何时长出了白茬。霎时间惊觉,自己除了是他的至亲以外,更是他要托付性命的人,是他的独子和倚靠。我抓紧一切时间为他联系医生、办理转院。回到单位,带着桌上还有些绿意的文竹回家,做好让父亲痊愈的一切准备。


下一条:警旗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