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详细信息—>佟养性的功绩
佟养性的功绩
阅读数:0发布时间:2012年05月04日
王平鲁
    佟养性是清朝前期历史研究中的重要历史人物之一,也是满族发展史中一个有代表性的人物。根据官修史书与谱书史料的综合分析,应该说佟养性是明代抚顺汉化程度很高的女真人,其先世是由东北山区进入汉族聚居区女真人达尔汉图墨图。
    《清史稿·佟养性传》称:“佟养性,辽东人,先世本满洲,居佟家,以地为氏。有达尔哈齐者,入明边为商,自开原徒抚顺,遂家焉。”达尔哈齐,在《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佟养正传中记为达尔汉图墨图,并称“达尔汉图墨图于明时与东旺、王肇舟、索胜格等往来近边贸易,遂寓居开原,继迁抚顺”。而在抚顺佟氏族人新近收集的多部《佟氏家谱》中,不仅记下了达尔汉图墨图的名字,而且还记下了达尔汉图墨图的汉族姓名:佟达礼,同时简要记载了其父(佟氏始祖)巴虎忒克申率其六子辗转迁徒的过程。
    《抚顺地方满族佟佳氏世系谱牒》称:“始祖巴虎忒克申生七子:长吞图谋图、次坦图谋图、三额和礼图谋图、四嘎尔罕图谋图、五他尔罕图谋图、六额图谋图、七洋涧图谋图”。《谱牒》中标明,他尔罕图谋图生二子:佟敬、佟让,佟敬无子,过继侄佟昱为子,佟昱生八子,长子为佟瑛,佟瑛生五子,次子为佟惠,佟惠生五子,次子为佟迈,佟迈生一子,为佟养性,养性生三子:长子尧年,次子泼年、三子寿年。由此可知,佟养性为巴虎忒克申及达尔汉图墨图的后人。在抚顺发现的另一部佟氏谱牒《鄂豁索哩地方满族佟佳氏佟氏世系谱牒》还记载了巴虎忒克申的出生地及其七子中1-4、6子的世系状况,其中称:“始祖(巴虎忒克申)起初在祥云瑞雾名旺地方所生,后移居鄂谋豁索哩地方居住。五子他尔罕图谋图及其子均进开原民籍”。这位达尔汉图墨图(他尔罕图谋图)即是《清史稿·佟养性传》中记作达尔哈齐,而在《明实录》中则写作佟答剌哈,是一位在明初协助明廷安定东北作出过贡献的女真人。《明实录》记载,永乐七年(1409年)在黑龙江地区设立奴尔干都司,佟答剌哈曾以都指挥佥事(正三品)的身份,随同“钦差内官”亦失哈及都指挥同知康旺(即东旺、从二品),与都指挥佥事王肇舟一起,受明政府的委派,以钦差大臣或地方镇守官员的身份,前往黑龙江地区“宣谕镇抚”,行使对东北边疆的管辖权。根据抚顺佟氏族人传说,达尔汉图墨图初进开原之时尚为商人,因通晓女真、汉语,又与康旺、王肇舟等人相熟,遂商从戎,以“小旗”军阶随时军北上,渐次立功,升至都指挥同知的。这与《清史稿》上的关于“往来贸易”的说法也是基本吻合的。由此可知,佟养性的先世为世任明朝官职的女真人。只是由于汉化日久,故被一般人视为汉人,加之居于汉族聚居之地的抚顺,明廷又长期推行民族压迫、民族分裂的政策,佟氏一族不便再申明自己的女真族身份而已。
    佟养性归附后金不同于同一时期投降的李永芳等汉官,出于兵临城下的转变,而是基于民族、家族利益的一次自觉抉择。首先,作为历代为官,累世经商的佟氏家族的成员之一,佟养性亲眼目睹了明王朝的日益腐朽,知其大厦将倾,已无可挽回。而从正在崛起的后金政权那里看到了自己的希望。再次,万历末年的辽东地区,民族矛盾激化,明廷的民族歧视、压迫、分裂政策,不仅打击了建州女真,同时也严重损害了居于汉地的佟氏家族的利益。期三,努尔哈赤与佟氏家族有荣衰相戚的姻系关系。官修史书上记载的努尔哈赤元妃佟佳氏,即是佟氏家族佟巴颜之女哈哈纳札青,汉名佟春秀。据抚顺佟氏故老相传,努尔哈赤年轻时经常出入抚顺马市,因其广交朋友,心胸开阔,见识过人,才智杰出而受到佟氏家族的赏识,因此才有佟巴颜嫁女之举。更有甚者,努尔哈赤起兵攻打尼堪外兰时,所用的十三付铠甲,也是佟家从抚顺开设的佟家当铺中取出的“死当”,并非官修史书上所说的父祖遗物。以上说法虽不见史籍记载,但考虑到努尔哈赤与父亲分居时“家产所予独薄”而又“继母妒之”的说法,可知努尔哈赤婚后生活必不艰难,否则继母何妒之有,当与佟氏家族对努尔哈赤的照顾有关。并且觉常安、塔克世万历十一年遇难时,其家道已衰,努尔哈赤又与父祖分居,能否有或得到十三付铠甲确实值得考虑。因此,佟氏故老的传说有其可信成份在内。总而言之,佟养性归附后金,无论从民族、家族利益考虑,还是从明天辽东的实际情形出发,都不能不说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佟养性归附后金之初,采取的是秘密行动,仍以行商的身份往来于明边内外,为努尔哈赤购置可以打造武器又为明边所严控的铁器,筹积资金,结果为明军察觉而投入抚顺狱中。《清史稿》上对此的说法是:“养性潜输款,为明边吏所察,置之狱,脱出,归太祖”。仅有寥寥数语,但根据抚顺地方满族佟佳氏《佟氏宗谱》所载的康熙十二年督察院右副都御史佟国器所撰的《谱序》记载,因为佟养性附金一案,佟氏一族300余人被明军逮捕,由关处押往关内,途中被迫害惨死者甚多。这里就出现一个问题,佟养性归附后金,本为一富户商人之举,何以引来明廷的大动干戈?佟国器称其原因是“适逢党人构祸”,无限株连,才有佟氏家庭的举族之难。其实还应有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佟养性入狱后的“脱出”。这次出狱,有人推断是佟“乘守备松懈之机越狱逃走”,还有人认为是“明官吏被佟养性佯装悔恨的表现所迷惑,决定派他进行反间活动,又将他释放”。考虑到明人记载中有万历四十二年三月“都御史廉知通夷佟养性,把其重罪,令佯入奴反间”的说法,可知佟养性之所以从狱中脱出,是明人的反间计,佟养性是负有反间任务的,结果佟养性不仅一去不返,还引发了佟养真等佟氏族人的举族归附,怎能不使明廷官恼羞成怒,痛恨不已?故此佟氏一族罹此大难,也就是不足为奇了。佟氏一族为了归附后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是官修史书所未载的。
    佟养性归附后金后,立刻受到了努尔哈赤的赏识和重用,并“妻以宗女,号‘施吾理额附’,三等副将”。为了表示对佟氏家族的重视与厚爱,努尔哈赤将佟氏族人迁往佛阿拉,“恩养三年,不加差役”。佟养性随努尔哈赤征战辽沈,进二等总兵官,真可谓恩眷日隆。
    那么佟养性为何得到如此殊荣呢?这里除了他是女真人及与努尔哈赤有着姻亲关系外,最主要的是因为他在归附后金前后,确实为巩固发展后金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
    1、帮助努尔哈赤攻取抚顺城。早在天命元年(1616年)以前,佟养性就已是努尔哈赤安插在抚顺城内的密探,经常为努尔哈赤探抚顺等地的政治、军事情报,使努尔哈赤对明王朝在抚顺的守备情况了如指掌。当佟养性越狱逃走归附后金之后,天命三年(1618年)努尔哈赤根据佟养性提供的大量情报,以“七大恨”告天作为伐明的檄文,向明王朝正式宣战。这年四月十四日,努尔哈赤派人给抚顺守将送去口信,说明天有一大批女真商人来做买卖。明军信以为真,结果第二天佟性率领数千名扮妆成商队的后金将士,迅速入抚顺关,直抵抚顺城下,并突入城内,一举夺取抚顺。为努尔哈赤西进辽沈立下第一功。
    2、招降汉族官民。佟养性归附后金后,受到了努尔哈赤的赏识和重用,并招为“额附”,授以三等副将,显赫一时,引起了佟氏族人的羡慕。特别在抚顺失守后,佟氏族人确实看到了后金政权的强大和稳固,而佟养性又经常以各种方式宣传努尔哈赤乃“天命之主”。在他的影响下,先后有佟养泽、佟图占、佟养甲及其子侄佟普汉、佟六十、佟丰年、佟盛年(佟图赖)及其孙辈佟国瑶、佟国桢、佟国印、佟凤彩等也都陆续前来归附。特别是其从兄佟养真“挈其族来归”,计一千四百七十四口。不但在佟氏家族中产生了很大影响,而且也为明王朝官吏不战而降后金开了先例,因为佟养真曾为明朝参将,镇守过复州地方。天命四年(1619年)努尔哈赤又攻陷开原,“佟家又有两起二十人来归,随后又七、八起,由明逃来归金。”这些归附后金的佟氏族人大部分成了清王朝的依靠力量。以后佟养性又跟随努尔哈赤参加了攻占辽沈、夺取广宁等战役,并进行了一定数量的招降汉族官民的活动。
    3、管理汉民事务。在努尔哈赤进取辽东的过程中,有不少汉人不堪明王朝的压迫而附后金,同时也有大量的汉人在战争中被迫归降。在如何对待这两部分人的问题上,努尔哈赤非常明智,没有把他们当做战利品分给各旗,而是把他们编为民户,承担征调义务。为了加强对这两部分人管理,从天命七年(1622年)起努尔哈赤就命佟养性以“额附总兵官”的身分掌管八游击、二都司属下的汉族官民,管辖范围是除了原沈阳中卫及“南四卫”(即原金、复、海、盖四卫)之外的所有汉民事务,实行与八旗制度有别的土地、赋税、征兵及行政管理等缺席。这是后金政权对被征服民族实施统治的一种最初尝试。由此可见,努尔哈赤能将如此重任交付佟养性,表明了对佟养性的充分信任和倚重。
    4、担负战争时期军需物资的征集、运输任务。佟养性作为原业的富商大贾,是后金政权中有数的理财专家之一。佟养性投奔后金后,即利用佟氏家族势力,在辽东大地大举贩运朝廷禁运的各种物资,为努尔哈赤经解决经济困难如后金地区“所缺盐酱,心仰中国贸易,禁止不通,三月之内,……必自乱。辽民贪其重利,日与金、复、盖州车数百辆,赢数百匹,昼夜运盐,声言各保兴贩,其实假道出盐,而盐行经征侧奴酋家之佟伍也。久投官府门墙以遮其奸,至今竟无觉者”。根据《满文老档》中的记载,佟养性自从征广宁起,除兼有招降活动外,大量的工作主要是从事军需物资的征集、运送、修理及配给,以及推动地方的商业活动,这充分发挥了佟养性的专长,为克服一度十分严重的粮荒和解决军队的给养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天命七年(1622年)后金攻占广宁后,发现了存在右屯卫的五十余万石粮食,努尔哈赤大喜过望,急令佟养性将其全部抢回,佟养性在很短的时间内征调一万多辆大车,又亲自监修很多大刀船,分别从水陆两路抢运粮食,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努尔哈赤对此十分满意。同年,努尔哈赤大赏群臣时,分为八等,列为第一等的八名满汉官员中,就有佟养性。
    5、协助皇太极改革。1626年皇太极继任汗位后,时值后金的社会形态正在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皇太极为加速这种转化,决定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佟养性积极支持和参与了这种改革。佟养性认为要使后金“平定天下”,实现“帝王之兴”,就必须对现行的政策进行调整和革新,而最根本的是要在土地制度上进行改革。佟养性提出以“照亩起科”代替“订丁授田”,以此鼓励有能力者广泛开恳,并对无力垦田之人,由政府贷以所需的牛具、种子。皇太极也认为改革当“以农为急务”,他说:“田畴市舍,民生攸赖,劝农讲武,国之大经”。皇太极很快采纳了佟养性的建议,下令将大批庄丁编为农户,使大批农奴转化为农民,编为农户的汉民重又获得土地,不再和满人同住一处,不再受满族贵族官员的侵扰,削弱和打击了农奴制的庄园经济,提高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加速了后金向封建制的转变。
    6、扩编汉军。天聪年间,汉民壮丁已有数万人之多,皇太极为了争取汉族上层人物的支持,扩大巩固后金政权的社会基础,建立了独立于满八旗之外的汉兵八旗,佟养性被任命为汉兵的“固山额真”。至天聪五年正月,“命养性为昂邦章京”,并谕诸汉官说:“汉人军民诸政,命额附佟养性总理,各官受节制。其有势豪嫉妒不从命者,非特藐养性,是轻国体、亵法令也。必谴毋赦”。把佟养性的权势视同国体,可见皇太极对佟养性倚重之深,比努尔哈赤有过之无不及。佟养性也未辜负皇太极的信任,天聪六年(1632年)佟养性针对当时汉兵仅有三千余人,兵单势薄的情形,上书建议称:“我国中各项汉人尚多,人人俱是皇上赤子,个个俱当出力报效,若果从公查出,照例编兵,派定火器演成一股,有事出门,全拿火器,大张军威,无事归农,各安生理”。皇太极采纳了佟养性的建议,“命满洲各部有汉人十丁者,授绵甲一,共一千五百八十户”,改汉兵为汉军。
    7、铸成红衣大炮及携炮出征。后金在最初几年的对明战争中,几乎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但自天命十一年(1626年)的宁远之战及元年(1627年)的宁锦之战以后,后金政权别是皇太极充分认识到了拥有火炮的重要性,深感“野地浪战,南朝万万不能,婴城固守,我国每每弗下”,“屡屡出征,屡屡不能长驱”,的原因,就是以刀矛弓箭冷兵器,无法与火炮设防的坚城对敌,所以铸造火炮,成为急务。而此时的佟养性,也认识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他向皇太极进言说:“火器攻城,非炮不克,三眼枪、佛郎机、鸟枪特城守器耳,宜增铸大炮”。皇太极非常重视佟养性的建议,天聪五年(1631年),命佟养性为督造官,带领一批原明朝军官和炮匠,如王天相、祝世阴、丁启明、窦守位、刘计平、金世昌等,筹迁造红衣大炮。“炮成,铭其上曰‘天佑助威大将军’,凡四十具。师行则车载以从,养性掌焉”。红衣大炮的铸成,在后金军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表明当时最先进的武器——西洋大炮已为后金所掌握,为后金军增添了新鲜血液,增强了攻坚力量。
    这年八月,皇太极亲征伐明,围攻大凌河城。佟养性亲“率所部载炮越走锦州道为营,击城西炮台,台兵降;又击城南,坏睥睨;击城东台,台圮,台兵夜遁,尽歼之。九月,明兵出关援锦州,上(皇太极)遣亲军迎击,养性以所部兵五百从,敌溃遁。明监军张春合诸路兵援大凌河,夜战,上督骑兵击破之,方追奔,明溃兵复阵,上命养性屯兵垒东,发炮毁敌垒。十月,攻于子章台,发炮击台上堞,台兵多死者”。
    大凌河之战,是后金夺取明朝关外八城的前哨战,关系重大,其中佟养性率汉军炮兵夺取于子章台一战,更为此役的关键所在。《清太宗实录》对此浓笔重彩,大事渲染,道出了这一战的重要性之所在:“是台(指于子章台)峙立边界,垣墙坚固,我军连攻三日,发红衣大将军炮,击坏台垛,中炮死者五十七人。台内明兵,惶恐不能支,乃出降。是台即下,其余各台,闻风惴恐,近者归降,远者奔走。所遗糗食充积,足供我士马一月之饷。若非用红衣大炮击攻,则于子章台必不易克,此台不克,则其余各台不降不逃,必且固守,则粮无由得,……今固攻克于子章台,而周围百余台闻之,或逃或降,得以资我粮糗,士多腾饱,以是久围大凌河,克成阙功者,皆因上创造红衣大将军炮故也。自此凡遇行军,必携红衣大将军炮云”。后金军进入大凌河城后,缴获了大量的枪铳火药,皆由佟养性使用。天聪六年(1632年)春正月,皇太极在盛京城北演兵场阅兵,“嘉养性能治军,因追奖大凌河战功,赐雕鞍良马一,白金百,遂偏及诸将,自石迁柱以下皆有赐,设宴以劳之”。
    天聪七年,功勋卓著的佟养性因病卒于盛京。皇太极诏其子佟普汉袭爵。顺治十三年,追谥“勤惠”。次年立碑,表彰他“能益励忠诚,称乃厥职”,“始终尽瘁。”.
    由上观之,佟养性自归附后金后,使自己的才智有了用武之地,他不但是善于理财的专家,又是严于治军、能征惯战的良将,特别是火炮的铸造与运用,更是佟养性对后金军事建设的一大贡献,因此可以说,佟养性对后金政权的巩固和发展功不可没。而以佟养性为代表的佟氏家族,为清代开国及入主中原而南征北战,倾心效力。清军进入北京后,佟氏一门历经顺治至乾隆四朝而更加显赫。康熙帝之母慈和太后就是佟养性的侄孙女。“佟半朝”的赫赫声势,至今仍为史家和佟氏后人所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