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详细信息—>常留正气在人间
常留正气在人间
阅读数:0发布时间:2017年07月05日

——序《王秋萤评传》


汤士安



    挚友高兴璠新著《沦陷时期进步作家——王秋萤评传》即将问世,这是作者继出版《汤士安文学之路》后写的第二部作家评传,这部评传是为沦陷时期进步作家王秋萤作传,是部填补空白之作,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我为挚友在文学创作上这一重要收获,表示热烈地祝贺。


    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占据我东三省,从此令东北人民陷于水深火热的殖民统治之中,身处东北的爱国作家同仇敌忾,以笔为刀枪,与敌寇进行曲折、隐蔽的斗争,日寇对这些没拿枪文人的反抗、恐惧、痛恨,进行了血腥镇压,有的投入监狱,如罗烽(后被营救出狱),有的被杀害,如金剑啸、小古。所以在1934年——1936年很多东北作家纷纷逃亡到关内,如舒群、萧军、萧红、白朗、罗烽等,这些人到了上海,参加左翼作家活动。另一些仍留存在东北的作家继续与敌人进行隐蔽斗争,他们是王秋萤、梁山丁、袁犀、关沫南、陈堤等。在沦陷区艰苦的环境中继续进行着机智而顽强的抗争。


    在沦陷区的进步作家们,继承“五四”以来新文学的战斗传统,他们站在人民一边,在敌人严酷统治的困难环境下,用作品曲折隐晦地反映当时人民痛苦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用梁山丁的话说:“在日伪高压下,挣扎出来的作品。” “它们都是从石头缝里挤出来的,是在高压统治下求生存的文学。”著名学者张毓茂说:“‘五四’以后,新文学潮流在全国各地基本上都是同步发展的,东北沦陷时期的作品明显地继承‘五四’的传统,‘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大潮在沦陷区并未中断,一些进步作家顽强地与敌人进行曲折的斗争,他们仍在前进、呼啸,那是暗日里的灯火,沉寂中的呐喊。”那期间梁山丁的长篇小说《绿色之谷》、王秋萤的长篇小说《河流的底层》,被称为与《八月的乡村》、《生死场》并列的作品。


    学习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人们都知道,长期以来,对1931年-1945年间东北沦陷区的文学因种种原因被视为禁区,甚至被视为“汉奸文学”,人们在学习与研究过程中,对这一阶段只好一笔带过,甚或不说。曾任辽宁省作协主席的金河说:“因年龄关系,以前没有接触过沦陷区的作品,文学史书上也没有任何记载,因而,在我们印象中沦陷区似乎是无文学,这次我认真地读了《长夜萤火》,感到很新鲜,事实上,只要有人民、有生活、就不可能无文化活动,作为历史一个组成部分,文学在任何时期都不会有空白。”


    改革开放,拨乱反正,文学界迎来了春天,在文学史研究上对沦陷区的文学逐渐被重视起来,这件事,应首推东北作家群中的作家复出,萧军、舒群、端木蕻良、骆宾基、白朗、罗烽等重新回到文坛,而沦陷区的作家梁山丁、王秋萤、梅娘等也都被平反,这些人不但回忆总结在关内文学创作成绩,也认真总结沦陷区的文学创作与活动,并得到了正名与肯定。沦陷时期的作家梁山丁、王秋萤积极抢救沦陷时期的文学,梁山丁在东北许多报刊介绍沦陷时期作家与成就,并挖掘他们的作品,进行整理。这一抢救活动也引起有关方面关注,辽宁省社科院、黑龙江省社科院,哈尔滨师范大学与梁山丁等合作编辑出版《东北现代文学史料》(7辑),吸引了许多研究人员,共同挖掘沦陷区史料,发表了大量具有史料价值的研究成果;各出版部门也纷纷重版了东北沦陷时期进步作家的作品,梁山丁的长篇小说《绿色的谷》、中短篇集《伸向天边去的大地》,王秋萤的长篇小说《河流的底层》,梁山丁编的沦陷时期作家小说选《长夜萤火》,小说集《烛心集》等。


    张毓茂等人编辑出版了大型文献性的《东北新文学大系》,全书14卷,其中收入了大量沦陷时期作家的作品(包括小说、戏剧、散文、诗歌、论文),使沦陷时期大量作品重新问世。与此同时,关内各地报刊也纷纷发表沦陷时期作家作品及评论文章。还有的出版研究专集,召开研讨会等,产生了广泛影响。


    沦陷时期文学除在国内重视起来,也引起国际上的关注与重视,许多国家的专家专门研究这一时期的作家与作品。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就曾在北京召开了一次“东北沦陷时期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对这一时期进步文学给予高度评价。这一研究到目前不但没有中断,在国际上还正在向纵深研究,去年在上海召开的东北亚殖民主义时期的文学国际研讨会,不但有中国、日本、韩国专家参会,还有香港中文大学、台湾的清华大学、美国哈佛大学专家到会,并都提交出论文。他们中间有不少是专门研究沦陷时期文学的国际著名学者,他们对东北沦陷时期的作家作品都有深刻的研究,并都有重要研究成果。


    国际上都这样重视沦陷时期的作家和作品研究,作为中国作家有什么理由不更加努力发掘和研究呢。所以,高兴璠先生以文学的自觉和自信为沦陷时期进步作家立传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但是为谁先立传,却是值得研究的了。莫洛夫认为传记要写“可传之人”,传主“应具有某种伟大之处”,一种坚强性格,一种伟大的人生。如果很好地记录下来,自然而然地会提出一种人生的哲理,使读者潜移默化地受益。高兴璠作为一位学者和作家,为谁立传,当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抚顺是满族的故乡,是清王朝肇兴之地,高兴璠生长于抚顺,半生经历坎坷,有志难申,而到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他迎来了文学的春天,他首先致力于家乡清文化方面的研究,经过数度寒暑,写作与出版了填补空白之作《爱新觉罗诗说》(上下卷),得到了文学界、史学界的一致好评,作品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图书馆收藏。接着他又出版一部《文学漫笔》,其中收有他研究成果《抚顺文学史略述》一文。他在研究抚顺文学史的时候,在现代作家中,首先接触到了生于民国期间,活跃于东北沦陷时期文坛的进步作家王秋萤,经过深入研究,明确认识到王秋莹的创作与价值,应当是抚顺现代作家第一人,就产生为他立传的动机,并付诸实施。


    为写王秋萤传,他多次往返沈阳抚顺之间,几乎踏破几家图书馆的门槛,又无数次到旧书摊收集王秋萤的旧作,1996年,他万分欣喜地看到了《东北文学大系》的出版,其中收录了王秋萤小说、戏剧、散文、文论等大量作品,他如获至宝,不惜重金将这14巨册买回家中,深入研究王秋萤的文学创作与文艺理论著述,更坚定了为他立传的信心与勇气。


    首先他认为王秋萤是一位坚定的爱国者,“九一八”事变后,他团结一些爱国青年组建了文学社团“飘零社”,在《抚顺民报》上创办了《飘零副刊》,以他为主编,发表的文章内容多为反映日寇统治下黑暗的现实。他为自己取的笔名:秋萤。就是反映沦陷区人民苦闷挣扎、曲折地揭露黑暗,在血雨腥风、暗无天日的敌伪统治的天空时时闪烁着萤光。


    王秋萤确实像暗夜中的萤光,他创作的小说以“暗”的描写,代表了他对“明”的需求,作品多是描绘了国难乡愁中的人物,善于展示敌伪统治下穷苦人民的艰难生活,描写最黑暗、最残酷的生活真实,在小说《嫩芽》中直接描写爱国青年被日寇残酷的杀害,揭露日本人对中国人民的摧残。他怀着深厚的忧患意识,让人们认清敌人惨无人道的本质,渴望人们能奋起干一番轰轰烈烈的救国救民的伟业。


    高兴璠更看重的是他是抚顺本土作家。王秋萤生在抚顺,长在抚顺,由抚顺走出去奋斗的作家,而他心系家乡,热爱家乡,以一种愤怒的心情创作家乡饱受忧患的小说,尤其是第一个写出来了描写抚顺矿山生活的小说。


    抚顺素有煤都之称,是地下矿藏最丰富的地方,从清朝末年(1901年)正式开采煤炭以后,沙俄与日本侵略者先后把魔爪伸入抚顺,1905年日俄战争以后,日本侵略者武装强占抚顺煤矿,开始了长达40年的民族压迫和经济掠夺,给抚顺人民尤其是矿工带来了深重灾难。


    王秋萤目睹矿山被蹂躏,矿工被役使的苦难,难压心头的怒火,他描写了矿工在凶狠的日本侵略者残暴和矿主双重压迫下,遭受的种种不幸,他的两部反映矿工生活的作品《矿坑》《小工车》是抚顺有史以来第一部反映抚顺煤矿和矿工生活的小说,书中暗示苦难的矿工,只有齐心协力抗争苦难的现实,才有活路。


    更令高兴璠赞佩的是,王秋萤在敌伪统治14年期间,他从未有向敌人奴颜婢膝、摇尾献媚,他心怀一颗爱国心,痛恨侵略,从不粉饰太平,从不为万恶的殖民统治唱“赞歌”。


    他在80岁寿诞时给儿子写的诗中说:“乃翁平生羡竹直,又逢国难当头时。文网偏闻文字狱,刀丛硬要觅小诗。”


    他生性耿直,萧军说他是:“铁骨杈根托地坚。”20世纪80年代,一次东北沦陷时期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论文集中评价王秋萤。:“东北沦陷14年中,王秋萤写下了几十万字的文章,见不到一丝媚骨之气。”事实正是这样,读者读过这本评传后,也一定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他坚持正义、仗义直言,当艺文志派为消除中华民族遗产,建立殖民文学的主张和提出“写印主义”时,他勇敢地起来与其针锋相对进行斗争。当文丛派的梁山丁等人倡导的“乡土文学”,反映现实生活主张,为此在当时文坛展开一场争论,王秋萤坚定地站在这一边,与对立方进行论争。他的一部长篇小说《河流的底层》出版后,因小说暗示苦难的人们只有起来反抗才是惟一出路。为此敌人对他恨之入骨,将他抓捕拘留,施以审讯,他也没有向敌人屈膝与投降。真是一身正气铁骨铮铮的一条硬汉。


    王秋萤是抚顺出生的进步爱国作家,他一身正气,虽然早已离世,却留下大量的精神财富,留下正气在人间,他是我们抚顺人的自豪和骄傲,为什么人立传,我认为就应该为这样的人立传。高兴璠先生从东北作家群众多的作家中,选王秋萤作为传主,这个决定是正确的,这不只是因为他是抚顺人,主要是由他的一生业绩决定的。过去对人评价结论,叫盖棺论定,对王秋萤正是盖棺论定,他的行动、功过是非,已有定论,作者对王秋萤一些评价我是很赞成,是完全符合历史真实的。


    对王秋萤的研究,不只是我省我市,许多国家专家在研究东北沦陷时期的文学时,都自然而然地将王秋萤作为一个课题进行研究。就在本月初,韩国一位研究东北沦陷时期文学的学者金昌镐教授,特从外地来抚顺找我访谈,因他将王秋萤作为一项专门课题研究,所以访谈内容主要是王秋萤,由于抚顺是王秋萤的故乡,他想在抚顺挖掘出更多的王秋萤历史资料,向我了解很详细,我尽所知提供给他。谈后他还专门去踏勘王秋萤生活与写作过的地方,他看了西露天矿等处,准备回国后要写一本与王秋萤有关的著作。外国学者对我国文学历史、文学作家这么重视,给我很大鼓励与启示。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讲好中国的故事,所以,中国人要主动担当起讲中国故事的责任,国际上对王秋萤都如此重视,我们更不应漠然视之,否则,对不起祖宗,对不起先贤。


    高兴璠在学术研发上站到前沿,他能深入细致地研究王秋萤,并写出了评传,这不仅填补了东北沦陷时期进步作家传记的空白,也是对文学事业一大贡献,更是对地域文化一大贡献,这是时代的感召,人民的愿望,它让人们了解到我们家乡在沦陷时期还有这样一位爱国的进步作家,有那么多的文学成就,有那么高尚的品格和民族精神并将他的精神财富一代一代流传下去,让子孙后代受益,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这部书是挖掘沦陷时期历史文化,也是抢救历史文化,这部书不但反映了王秋萤的文学业绩,也可以看到东北抗战文学的一些概貌,这是一部内容丰富的书,是一部不可多得,值得一读的书。


    高兴璠先生满怀激情地创作完成这部评传,为此付出了巨大的艰辛,他的心血、辛劳,换来了这丰满的硕果,对他顽强坚韧不拔的创作精神,我由衷地表示敬佩。


    高兴璠先生嘱我作序,我只好以此读后感充之。




2016年8月10日于沈抚新城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