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详细信息—>年味儿
年味儿
阅读数:0发布时间:2021年01月18日

年味儿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华夏儿女的牵挂和祈盼,春节是炎黄子孙的孝顺和思念。东北人家过春节,年味最浓。腊月二十三的鞭炮声划破寂静的山村,“年”就迈着欢快的脚步到了,年味也随之一天天的浓了起来。因为这天被称之为“小年”,“灶王爷”上天。有句俗语说,“过了小年,天天过年”。二十四写大字,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化猪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白面发……当然,过了小年,最让我着迷的还是乡村大集。每逢大集,从村头开始,顺马路两侧铺就而成,向村内无限延伸。辽东山区,腊月特别寒冷。可人们忘记了数九寒天,从四面八方涌了进来。我也融入到采购年货的队伍当中。走进大集,升腾的热气牵着此起彼伏的叫卖,空气中弥漫着扑鼻的香味。置身其中,如同畅饮农家院的流水筵席。年货更是琳琅满目,小笨鸡、粘火勺、粘豆包、豆腐泡、笨猪肉、猪蹄、山珍、海味,各种蔬菜,一应俱全。此时,被俘的味蕾,挑战的舌尖,让口腔和鼻腔形成了立体的感受。品尝的不仅仅是美味,更多的是对年的期盼和憧憬。拥挤的人群,山里红一样的面孔,脸上刻满了喜悦和富裕。

    看,红红火火的对联,将丰收的稻谷高高扬起,把好日子铺了一地。这一幅幅的平安和吉祥,即将踏着年关的脚步,走进千家万户。五彩缤纷的礼花和鞭炮,蓄势待发。大地红铺满了百姓的小康之路……离开喧嚣的大集,回首远望,人头攒动,熙熙攘攘。进进出出的年味,依然川流不息。

    到了年三十这天,各家各户迎来了最忙碌的时刻。吃过早饭,男人们忙着贴对联。除了房门,大门贴对联外,仓房门贴五谷丰登的对联。猪圈、鸡架、水井要贴:肥猪满圈、金鸡满架、井泉大吉。还有抬头见喜、出门见喜、大小福字等。贴好对联后,立灯笼杆子,挂红灯笼,挂彩灯。主妇们忙着下午的年饭。这顿饭,是一年中最丰富的年度盛宴。无论贫富,无论餐桌上的人多少,无论餐桌上的菜多菜少,其中有四道菜必不可少,鸡、吉祥如意,鱼、年年有余,猪蹄、一年多抓钱,粉条、好日子越过越长。饭前每家每户必须燃放鞭炮。一过中午,家挨家,户连户,鞭炮声一浪高过一浪。一直持续到下午三、四点钟,才逐渐平息。这还不算精彩,重头戏莫过于晚上接“神”。

    吃过年饭以后,为图吉利,各家各户不再走动。将大门关好,把水缸装满,劈柴备好,开始了封运。从这一刻起,垃圾脏水一律不得外倒,防止把福气,运气带走。(等到初三放水日再倒垃圾及脏水)。不吉利的话不说,都期盼时来运转,风调雨顺,好运连连。除夕夜幕降临了,断断续续的鞭炮声,点燃了家家户户的大红灯笼和彩灯。这时家家户户开始包饺子,准备年夜饭的菜肴。筹办等待守岁和接“神”。一切准备就绪,饺子包完。一家人围坐在热炕头上,一边观看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一边品着浓浓的年味,等待着零点的钟声。可是时钟的指针刚指向二十三点,外面隐隐约约传来,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有人家已抢先接“神”了。这意味着除夕夜的接“神”的仪式就此拉开大幕。果然,为了争抢迎接财神,左邻右舍,鞭炮齐鸣,礼花绽放,这种让人如此震撼的场景,是只有山里人家除夕夜接“神”时才特有的景象。瞬间,照的黑夜如同白昼,整个山村响成一片。浓浓的火药味,隆隆的鞭炮声,犹如硝烟弥漫的战场。巨大的回声响彻在整个山谷。此时此刻,所有的色彩,都是绝美的画卷。所有的声音,都是悦耳的交响。在礼花彩光与三十夜火的照耀下,家家户户的门前都闪动着一张张映红的笑脸和为接“神”而忙碌的身影。

    寒风刺骨,可我忘记了寒冷,打开所有的房门,点燃接“神”的鞭炮,恭迎财神走进自己的家中。我急忙往屋里抱劈柴,意寓我的一年出入平安,恭喜发财。然后在院内用山柴,杏条堆成一堆,用火点燃,顿时火光冲天,照的农家小院一片彤红。期望新的一年“柴”源滚滚,“杏”旺发达,日子越过越红火。当我忙的不可开交,耳边传来老伴的喊声,饺子煮好了,开饭了。这时孩子们向父亲,母亲及长辈拜年,我们将早已准备好的,嘎嘎新的压岁钱分发给孩子们,看着孩子们高兴的样子,我的心里又多了一份幸福和祈盼。拜年后,大家围坐在一起,团团圆圆的吃着年夜饭,我面对着热气腾腾的饺子,一桌丰盛的年夜饭,心里暖洋洋的。一家人品着美酒佳肴,真的是幸福满满。

    几十年的除夕之夜,都如约而至,每一年的接“神”,从未间断。可除夕夜的餐桌上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累了一年,忙了一天的勤劳,质朴的人们慢慢的平静下来。带着美好的祈盼与愿景,渐渐进入了梦乡。除夕的夜空,恢复了平静。此时此刻,只有寒风中的大红灯笼,好似蘸满浓浓乡愁的冰糖葫芦,泛着一串串红晕,摇曳在群山深处。成为新农村除夕夜一道最靚丽的风景。更是百姓脱贫致富幸福年年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