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详细信息—>鼓浪屿漫笔
鼓浪屿漫笔
阅读数:0发布时间:2022年02月18日


王 浩

生在北方,对南国一直充满了浪漫的想象,鼓浪屿又是我想象之树上那颗最耀眼的明珠。

烟花三月下扬州,品的是江南小桥流水的柔美旖旎,三月到海中小岛鼓浪屿,它独特的人文、建筑,阳光、海水、绿植和各色闽南小吃,体验的却是另一种风情。

 

清晨,从厦门轮渡码头出发,走厦鼓游客航线,登上游轮,海风温柔地抚摸着肌肤,阳光射向海面,闪烁着耀眼的波光。还没来得及细细观赏海上的风光,游轮已停靠在了鼓浪屿三丘田码头,这就是传说中的“海上花园”鼓浪屿了。

鼓浪屿是个散步天堂,机动车在岛内禁行。出三丘田码头信步慢行,屿内的街路或宽或窄,条条相通,交错纵横,如入桃源。

路两旁栽满了各种热带绿植,笔直高大的棕榈、叶大如蒲扇的蒲葵、枝繁叶茂摆动着无数胡须般气根的大榕树、开着满树艳丽红花的三角梅、藤蔓相连攀援向上的凌霄花……活泼泼的绿,各色亮眼的花让来自北方的游客处处觉得新鲜。街巷中矗立着的栋栋风格各异、中西合璧的别墅、洋楼,游客们即便不了解一百多年鼓浪屿的历史过往,单从撒落着斑驳树影的小巷,小巷内古旧典雅的围墙以及精巧的雕花门楼,仍能感受到这里流淌和沉淀着的,属于过去那个时代的记忆。

面积不过1.87平方公里的鼓浪屿,曾有过一段独特的历史。1843年,厦门开埠通商,英、美、西班牙三国相继在鼓浪屿设领事馆,后又被列强确立为公共租界,英、美、德、日、西班牙、荷兰、奥地利、挪威、瑞典、菲律宾等国蜂拥来岛设立领事馆,创办教堂、学校、医院、洋行。一些爱国华侨富商为和外国势力抢占资源,也纷纷在岛上斥巨资建造洋楼、投资兴建公用设施,出现了著名的黄家花园、菽庄花园、八卦楼、海天堂构、黄家渡码头等等。至此,这座小岛成为了中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岛上的建筑混合了传统的闽南风格、西方古典复兴和游廊式风格等不同的建筑风格,形成了中西荟萃“万国建筑博览会”。如今,岛上随处可见建筑风格各异的文艺旅馆、餐厅、咖啡屋、酒吧、书店,这些无不是历经百年的历史风貌建筑。

鼓浪屿是座“音乐之岛”。西洋音乐在十九世纪中叶,从教堂唱诗班开始传入这里。从那时起,鼓浪屿出现了一百多个音乐世家,全岛人均钢琴和小提琴拥有量居全国之首。有闻名于世的钢琴博物馆和风琴博物馆,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爱好者。鼓浪屿走出了周淑安、林俊卿、殷承宗、陈佐煌、许斐平等一大批蜚声海内外的杰出音乐家。鼓浪屿厦门音乐学校门前,偶遇一名男生在即兴吹奏萨克斯,斯时此时,音乐让鼓浪屿的过往与现代实现了完美融合。

 

弹丸之地的小岛人才荟萃,富贾云集,名人掌故不胜枚举。黄家花园的主人——前印尼首富、糖王,爱国华侨黄奕住的女儿黄萱,曾做过“三百年才出一个”的国学大师陈寅恪的助手,她与陈寅恪有过十多年的合作,在陈寅恪后期学术研究当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黄萱,陈寅恪先生不吝以“门风家学之优美”“学术程度甚高”赞誉。

鼓浪屿还养育了被尊称为“万婴之母”,亲自接生了5万多婴儿的,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学部委员(院士)林巧稚。鼓浪屿东南部复兴路上恬静美丽的毓园,是为纪念这位人民医学家林巧稚大夫而建的纪念园。纪念堂前汉白玉游廊边有邓颖超手植的两株秀逸的南洋杉,为纪念园平添了高洁的气韵。当年,著名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就是林巧稚大夫亲手接生的婴儿,因家里还没取好名,在袁隆平出生证明姓名一栏登记:袁小孩。两位不同年代、在各自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院士,以这种方式相遇可谓是生命奇迹了。

游览中有个惊喜的发现,在晃岩路和中华路相交处东西两侧的两处景观。东侧为马约翰广场,塑着马约翰雕像,雕像背后有面红砖背景墙,刻着他倡导的“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的名句。西侧为马约翰体育场,体育场外墙两侧种着两排高大俊美的棕榈树,配上体育场高高的几级台阶,红砖碧瓦的门脸,显得格外宏大气派。这两处景观都是为了纪念中国近代体育史上著名的体育教育家,中国体育界的一面旗帜马约翰而命名的,毛泽东称赞他是“中国最健康的人”。马约翰曾在清华大学任教52年,又是一位土生土长的鼓浪屿人。

这位马约翰让我一下子与汪曾祺笔下的西南联大系列散文中《新校舍》那篇联系上了。汪老在文中写到“宿舍区南边,校门围墙西侧以里,是一个小操场。操场上有一副单杠和一副双杠。体育主任马约翰带着大一学生在操场上上体育课。马先生一年四季只穿一件衬衫、一件西服上衣,下身是一条猎裤,从不穿毛衣、大衣。面色红润,连光秃秃的头顶也红润,脑后一圈雪白的鬈发。他上体育课不说中文,他的英语带北欧口音。学生列队,他要求学生必须站直:Boys!You must keep your body straight!我年轻时就有点驼背,始终没有straight起来。”汪老在大学期间泡茶馆、开夜车,不爱上体育课,体育挂科,也因此没拿到西南联大的毕业证。和汪老写的文章一联系,马约翰的形象一样子生动了。

旅行的趣味在于,你在书中读到过的和在影像中看到的,在现实中得到了再次印证,仿佛宝哥哥初见林妹妹说:这个妹妹,我见过。这样新游览地也像故地,你和它不再是新交,而是久别重逢,算是旧相识了。这种重逢会使你的旅途变得逸趣横生。

    鼓浪屿的文化名人,不得不提的是中国现代作家、翻译家、语言学家林语堂。位于鼓浪屿漳州路44号的廖家别墅也叫林语堂故居。林语堂于1919年在此迎娶了鼓浪屿首富廖家的二小姐廖翠凤,二人婚后的爱情一度被传为佳话。鼓浪屿廖家也是钟南山院士外婆廖月琴的娘家。廖翠凤是廖月琴的堂姑姑,按辈分钟南山该称林语堂姑外公了。为林语堂,更为钟南山,我在漳州路高大的古槐和榕树遮蔽下的胡同里七拐八拐,反复打听,终于搞清了别墅的具体位置。廖家别墅正在封闭维修,如今这座老宅院已易新主,据说是被“七匹狼”的老板买下了。为见其真容,借着建筑工人往外运送建材的空档,我快步穿过长长的巷子,拍摄下施工中的廖家别墅。透过遮挡着的蓝色苫布,依稀见到了老建筑的样貌,心中不禁怅然。眼前的衰败残破,很难与昔日廖家别墅名流云集、觥筹交错的盛况相联系。英国保护规划手册开篇说——“古建筑保护的最好方式,就是使用它”。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如何“盘活”老建筑,重建鼓浪屿的社区,让这些历史风貌建筑重新焕发活力,给这些老房子们找到合适的新主人,也许不失为一计良策。真心期盼廖家别墅的新主人能善待它,让外来探访者心中而珍藏的那份情愫有所寄托。

作家张抗抗曾不无羡慕地说到一位女诗人“中国第一个完成诗意栖居的作家”,她就是如今还一直生活在鼓浪屿的著名诗人舒婷,她的《致橡树》,响亮地道出了女性觉醒的爱观,名动诗坛“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让无数少男少女如痴如醉。如果说上面提到的那些,代表着鼓浪屿的过往,舒婷承接着是便是鼓浪屿的现在,有她得以让这条文脉绵绵不绝向前延展。因舒婷,有多少文学青年,迷上了这个写满诗意的地方。

 

如果说历史风貌建筑、历史文化名人沉淀着鼓浪屿的历史文化底蕴,那么鼓浪屿最高峰日光岩则是汇聚了鼓浪屿的自然钟灵。登日光岩,一步一景,浑圆的巨石、苍郁的古树,上百年的红砖红瓦掩映在绿树之中,远处碧波万顷的大海,金色的沙滩,恍惚间来到了海外仙山。难怪巴金在他的散文《南国的梦》中,对登上日光岩看美丽大海、明亮的阳光、明亮的绿树有过那么动情的描述。传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曾屯兵于此,留下了“龙头山寨”“水操台”等遗迹和中秋博饼的动人传说。在日光岩最高点向下俯瞰,竟也生出“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感觉鼓浪屿很大,远远的在海对岸的厦门却又变得很小了。

在山下日光岩寺西侧,意外发现了弘一大师纪念园。园内草木深深,别有洞天,大师的石雕像端坐台基,目光深邃,面相安详,亦喜亦悲。纪念园石壁上刻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八字偈语,取自弘一法师李叔同临终前给他的至友夏丐尊遗书中的一句,这也最能代表大师一生豁达、率性、慈悲的品格。1936年,高僧弘一法师曾在鼓浪屿日光岩寺闭关静养8个月,抄写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阿弥陀经》《药师本愿功德经》三部经书,校点完成了《东瀛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通释》。漫步园中,“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一曲凄美哀婉的《送别》宛若天外梵音在耳畔响起,仿佛大师从未走远。弘一大师在鼓浪屿的踪迹,给这座美丽的小岛更添了神韵。

 

鼓浪屿处处充满着迷人的文艺气息,《转角遇见爱》《第一次》《云水谣》《沉香屑·第一炉香》多部文艺片都在此地取景拍摄。如今它还是文艺小资的网红打卡地,幽静的小巷、古老的建筑,花影斑驳的粉墙、海岸边夕阳下的沙滩、历经几百年风雨仍冒着森森绿意的老榕树……每一处都会让你忍不住停下脚步,定格住这美好的瞬间,置身其中,不觉成了故事中的女主角。

鼓浪屿还有好多味道上乘、装帧精美的特色小吃,每款都是馈赠亲朋拿得出手的伴手礼。张三疯奶茶、赵小姐馅饼、苏小糖牛轧奶糖,和着装修得典雅精致的创意小店,每一样都能让你感受到来自闽南的海岛风情。

走进鼓浪屿,不觉走进鼓浪屿百年故事中,那些风云际会的岁月和百余年间的变迁,被无声诉说着、记录着……

鼓浪屿,你让外来探访者深深着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