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详细信息—>走进胜利矿(1)三个老矿井
走进胜利矿(1)三个老矿井
阅读数:0发布时间:2024年02月27日

穿越老抚顺

据《胜利矿志》记载,大山坑和东乡坑始建于1907年,到了1939年,煤层上的竖井反而成了露天矿发展的阻碍,也不利于深层开采。

于是,日本炭矿决定在露天矿南邦岩层开凿刘山斜井,也叫刘山大斜坑。从1941年开始,到日本投降时完成工程总量18%,开凿皮带、人车、材料、东西排风、东注砂六个斜井,基本达到负280米水平。

1_副本.jpg

解放后,随着西露天矿的发展,刘山斜井改造成为国家一五计划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由苏联专家小组提出方案,总投资3905.23万元。

当时,一方面成立胜利矿拆除委员会,于1955年将东西两对竖井拆除并封闭维修旧巷道。另一方面成立刘山建井工程处,与胜利矿共同施工,1956年刘山斜井5月1日正式投产。

2_副本.jpg

1966年至19年,胜利矿先后完成两个阶段的矿井延伸工程,后期工程至负530米至650米水平,一号斜井达负702米。

由于胜利矿开采涉及到抚顺市区,在停采保城的政策指导下,胜利矿于1979年1月1日报废停采。

3_副本.jpg

1984年,胜利矿成为全国第一个实验矿井,利用停采矿井为西露天矿排水的同时,坚持回采残煤、开发瓦斯资源、进行城采和综采等试验。在这个实验过程中,老矿井发挥了余热,后闲置至今。

那么,这三个老矿井的现状如何?

4_副本.jpg

胜利矿原办公大楼西面是运输区检修车间,采机库后面就是矿井所在的区域。

三个矿井都是南北走向,由钢筋混凝土制成,非常坚固,井口呈喇叭状,除了都用作入风井外,三井各有用途。

5_副本.jpg

最东边是3号斜井,主要担负材料、矸石提升,属于副井。

3号井目前保存较好,井口有文物保护责任牌并严禁入内,保护措施完善。

6_副本.jpg

绞车在高高的斜坡上,轨道和矿车等设施齐备,随时可以运行的样子,站在最高处可俯视矿区全貌。

3号井是历史爱好者们探访最多的地方,一般都以此为胜利矿遗址代表,其实这里还存在另外两口井。

7_副本.jpg

当然,这也是因为3号井与1号、2号井之间有堵墙而形成两个区域,谁会留意到另一个区域还有更广阔的天地。

西边的2号斜井也是副井,又叫人车斜井,担负人员提升。换句话说,胜利矿井下矿工都是从这里出入的。

8_副本.jpg

这里没有人工修筑的斜坡,600马力双卷电动绞车安装在高高的绞车架上。

2号斜井在历史上多次发生重大事故,1959年的瓦斯爆炸和1974年电气短路都造成了人员伤亡,所以2号井非常重要,堪称矿工的生死门。

9_副本.jpg

2号井目前保存也很不错,基本设施都在,很高兴看到矿工乘坐的长排人车,矿区其它小矿车都是拉运材料的,只有这种车是专门拉人的。

最西面的1号皮带斜井是主井,担负煤炭提升,就是说这里是出煤的地方。

10_副本.jpg

1号井保存一般,井口外设施被拆除,余下部分破损严重,井口也被遮蔽。

与2号、3号井通过轨道运输不同的是,3号井采用皮带传输。因为它的运输载体只有煤炭,为便于皮带运输,斜坡是石头砌筑的坡度不大也不长。

11_副本.jpg

从矿区整体来看,很像一个大运动场,三个井相隔较远的距离,均匀分布,各成体系。

矿区北面地势较高,小山坡上发现一个类似碉堡的建筑,下面有两个狭窄的入口,难道是用来保卫矿井的?

12_副本.jpg

矿区内还有一个高高的井架,看着挺威风,却不是胜利矿原来的设备,据说是为拍电视剧设置的道具,只不过给这里增添了一些氛围。

环顾静悄悄的矿区,遥想当年胜利矿繁忙的生产景象,真有物是人非的感觉。

13_副本.jpg

这里适合改造成煤矿工业遗址园区,老胜利矿变化不大,矿山各种元素都在,作为上世纪抚顺煤矿工业生产的标本,简直不要太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