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详细信息—> 《千字文》释析
《千字文》释析
阅读数:0发布时间:2018年02月09日

刘丽颖


按语:

    《千字文》是南北朝时期周兴嗣编撰的蒙学读物,其对仗工整,易诵易记,因而广为流传。市面注释版本繁杂,多是逐字逐句翻译,且良莠不齐。刘丽颖这篇释析起初是在微信上一日一句,随心随性,娓娓道来,少了照本宣科的讲解,多了趣味和可读。特约稿分期刊用,以飨读者。

    另,根据新闻出版署《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中“在古代历史文化学术研究著述必须使用繁体字”的相关要求,保留原文繁体字。



2017年1月29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一)

    天地玄(元)黃,宇宙洪荒

    新岁伊始,好好温习《千字文》。这或青黑或黄色,混沌一片的天地宇宙啊,2017,今夕何夕?!

    宋避赵玄朗,清避康熙玄烨之讳,故有写玄为元。

    古时冬至为岁首,正月朔为年首,现在都不大区分了。

    (注:《千字文》本四字一句,这里为意思完整,八字称为一句。)


2017年1月30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二)

    日月盈昃,辰宿列張

    太阳东升西落,有正有斜;月亮圆了,又缺了。星辰分列无边无际的天空。昨天走了,今天正在,明天要来……

    古人无论伤春还是悲秋,不外“人生苦短”这一亘古不变的主题。王羲之一边说“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一边还要食丹药以求削减死生之痛。


2017年1月31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三)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

    春夏秋冬,循环往复,秋天收割,冬天储藏。   

    四季中,最喜夏,虽不能清凉无汗,却也很少大汗淋漓。生来体寒畏冷,很怕乍暖还寒和骤冷不暖的春秋那两段没有暖气的时节,前后大概有两个月吧。那年11月份去杭州,无处藏躲的冷,让我不堪忍受。东北冬天的暖气真是舒服。

    秋收不敌冬藏重要,收的好不如藏的好。今年爸种的白菜在地窖里全让老鼠祸害了,真是心疼。正如知识的储备,现今每天接收的零散信息太多,却被动而不系统,很难学以致用。也如临帖,写得不少,几分能用在创作当中?

    藏之功夫是关键所在。


2017年2月1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四)

    閏餘成歲,律召(呂)調陽

    《书•尧典》:以闰月定四时,成岁。每过几年就要设一个闰月才能符合寒暑的自然规律,时节方能准确。好像调音的律管,可以调节阴阳。

    《世界上下五千年》里对西方历法的演进也有详细介绍。古埃及人原定一年12个月,一月30天,360天还余下5天,就作为节日。可是,一年准确的日子是365天5小时又48分46秒,时间一长,又乱了。于是,从古埃及太阳历到格里高利历,中间经过古罗马西泽、奥古斯都等的不断矫正、修改,才成现在通用的公历,真是不易。但无论东方、西方,人都有能力、有智慧协调任何大自然中的不规整和不方便。

    用律管调节阴阳,今天看起来有点复杂。有的版本“召”写为“吕”,启功先生认为“吕”为后人所改,从字义和对仗角度,“召”是对的。

    木心说,一切艺术都可以通向音乐。音乐可以指向一切。归结一句话,就是都在努力“和谐”吧。

    新春佳节,因感冒宅在家里,才突发此想,打发时日。没敢用“每日一句”,就是估计哪天会偶尔偷懒,所以用“一日一句”,搪塞不是一日两句、三句之意,且不定期会有间断。 

2017年2月2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五)

    雲騰致雨,露結為霜

    云气上升,有雨落下;露水遇冷,结为冰霜。

    最简单的自然现象,今古竟有了不同。古来便有雾雷电,露雪霰,当然也有霾。《康熙字典》解释:霾,大风扬尘土,如物尘晦之色也。今天的解释则为:原因不明的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混浊现象。古时因风扬尘成霾,现在盼着风来刮走霾,字义差别明显。你懂的。


2017年2月3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六)

    金生麗水,玉出崐崗

    黄金生于金沙江(云南一段称丽江)底,美玉来自昆仑山岗。

    丽江颜值已经够高,竟还这么有内涵!昆仑山被称为“神山”,可是因为有和田玉?

    黄金的价值在于稀有,化学符号Au,意为闪耀的黎明;玉为石之精华,是大地舍利子,其美好在于:世间只此一件,今生与你结缘。


2017年2月4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七)

    劍號巨闕,珠稱夜光

    最锋利的宝剑叫巨阙,最珍贵的明珠叫夜光。

    这里亦是用“巨阙”和“夜光”泛指宝剑和珍珠。

    不懂剑,只记得金庸有小说名《碧血剑》,现实中却没有这样一把剑,不过是借用“苌弘化碧”的典故,以衬托袁承志的忠肝义胆。还听说过“龙泉剑”,也作宝剑的代名词,传说是铸剑大师欧冶子所造,但照比越王勾践命其铸造的另外最著名的所谓“三长两短”五把剑,可能有点儿逊色。“巨阙”是这三长之一,号为“天下至尊”。

    有关明珠,印象最深的是“三言二拍”中,杜十娘怒沉了百宝箱,痛结一世孽缘;文若虚得了藏有二十四颗夜明珠的龟壳,从此转运发家。种种宝贝具体的样子全靠想象,要多神奇有多神奇。后来在广东省博物馆看到了很多珍珠实物,终于知道了啥是猫儿眼,可终归是隔着一层展窗玻璃,类同瘙痒。


2017年2月5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八)

    菓珍李柰,菜重芥薑

    珍贵的水果有李子和沙果;受重视的菜蔬有芥菜和生姜。

    本就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谙稼穑,自然不懂农桑。李子常见,沙果也吃过,只这“柰”字,读《千字文》之前从没注意,查字典,音nài,“落叶小乔木,花白色,果小。可做苹果砧木。”和苹果什么关系?还是一知半解。水果天天吃,现在的水果也是来自天南地北,色味五花八门,却始终没忘那首儿歌:香蕉苹果大鸭梨……小时候条件不好,惯常的水果能吃到就是幸福,现在反倒吃啥都没味儿了。最难过莫甚于吃到垂涎许久的《西游记》中描绘的人参果的一剎那,怎么竟类同白萝卜?!一直钟爱的还是苹果。蒙古那两年,最普通的苹果也要近10元人民币一斤,为补充维生素,坚持天天吃,不厌。读“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体会苏、杨人生境界的不同,除了性别,骨子里有本质的差别。

    芥菜没吃过,芥末却知道。《本草》说,味辛,能除肾邪,利九窍,明耳目。爱吃生鱼片就因为蘸“青芥辣”的爽劲通透。可侄女从日本带回来的却温和许多,初觉特不过瘾。慢慢才知道,日本正宗的原料名“山葵”,非常高级的调味料,有品的吃法绝不可同酱油搅在一起,其味极易挥发。至于姜,常吃,不但调味,泡在醋里,还可作为温胃升阳的养生良方。

    芥和姜同列,受人重视,大概就因其亦蔬、亦药、亦调料的多功能吧。

 

2017年2月6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九)

    海鹹河淡,鱗潛羽翔

    海水是咸的,河水是淡的;鱼类游于水中,鸟儿们在天空翱翔。

    多么和谐的自然画面!1500年前的周兴嗣自然不知道整个地球的江河湖海现在已经成了什么模样,更不知道天上除了鸟,还有火箭和飞机;水里除了鱼,还有潜艇和鱼雷。那,再过1500年,地球还能是现在的地球吗?

    《三体》作者写给200年后女儿一封信,那时的世界是福还是祸,那时的人们是喜还是忧?


2017年2月7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一零)

    龍師火帝,鳥官人皇

    伏羲以龙字称其官职,人谓龙师;燧人氏钻木取火,以火称王。少昊官名都带鸟字,是鸟官的由来;三皇中的黄帝,是谓人皇。

    时代久远,不敢乱说,还是查下资料吧:传说伏羲氏时,有龙马从河中负图而出,故他以“龙氏”命名他的官职,如春官为青龙氏、夏官为赤龙氏、秋官为白龙氏、冬官为黑龙氏、中官为黄龙氏。燧人氏应都知道,因为发明钻木取火,教民熟食,故称“火帝”。又传,少昊氏时有凤凰飞来,则以鸟命其官名,如司徒为祝鸠氏、司马为雎鸠氏、司空为鸤鸠氏等。上古有天皇、地皇、人皇,一般认为黄帝为人皇。

    总括起来,这些就是指上古时代的帝皇和官员,当然都是有一定业绩和成就的。


2017年2月8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一一)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仓颉发明了文字;胡曹开始制作衣裳。

    传说黄帝的史官仓颉发明了文字,其臣胡曹开始制作衣裳。人们不再衣不蔽体,当然,前提是“嫘祖始蚕”,她教会人们养蚕取丝,才有了物质基础。衣,隐也,上身穿者;裳,音cháng,障也,下身穿者。

    学不学书法都知道最早的文字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用于占卜,说仓颉“发明”了文字自然不妥,作为记录整理者还是可以的。关键是自从有了文字,告别树叶、兽皮为衣的时代,文明向前跨越了一大步。

    五千年的文化传承和发展离不开汉字。翻开浩浩汤汤的古代文字遗迹,无论占卜记事的甲骨金文,还是经世致用的典籍文章,都离不开书法这一以文字为载体的造型艺术。屈原的赋、李白的诗、苏轼的词哪一个不是藉之才得以流传?书法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核心”,成为华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2009年,中国书法篆刻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们应该守护汉字,传承书法。也因此,所教学生的书法第一课,我都命名为:书法与汉字文化。

    陈振濂先生说,中国传统文化仍然灿烂辉煌,不可忽略的一个要素:汉字不灭!


2017年2月9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一二)

    推位讓國,有虞陶唐

    历史上,主动把君位禅让给功臣贤人的,是英明无私的唐尧和虞舜。(“有”非“有无”义,有虞氏,这里指舜。)

    严格来说,《千字文》四字为一句,共250句,八字本为两句,我这里名为“一日一句”是按现在的语言习惯。四字往往不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比如以上两句。后边还有一些互文见义的例子。李泽厚说,四言要用两句表达的,五言用一句即可,虽是一字之差,表达的容量和能力却很不一样,这也促进了诗歌的发展。当然了,也不可一概而论。

    自古能“让”国的,为数不多,首先得“有”国,主要得有眼界和心胸。如果是我,才不当武则天呢,多累啊。做个好国君就得累,没有足够的体力、精力和智力,就别耽误天下百姓。有人说,看人家乾隆,皇帝当得多滋润,一点儿都不累,85岁时还把帝位“禅让”给儿子。殊不知他是退位不让权,仍当“太上皇”。那所谓“康乾盛世”是借老子的光儿。不说别的,有人统计,他在位60年,文字狱就比他爷爷和爹时多百十来倍,多可怕!他可是不累,动不动下江南自在逍遥,和珅干了啥他也不管,起码不是及时去管,国之于他,竟无异于自家私产。呵呵……

    甚而有人认为,整个“康乾盛世”都是无视历史、自欺欺人的说法,把自家门关起来,闭了关锁了国,知识分子少了骨气,整个社会生活腐化堕落,致使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

    如果以上算是道听途说,那从心眼儿里不大喜欢乾隆,则纯是因为看见他的“御题”太多,钤印太滥吧。

    好国君,难当。


2017年2月10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一三)

    弔民伐罪,周發殷湯

    安抚百姓讨伐暴君的,是周武王姬发和商王成汤。(殷汤应在周发之前,为合音韵而前后倒置。)

    这是历史,不多谈。

    大年初二闲来无事,就给自己留个作业,把临写多次的《千字文》,主要是怀素小草慢慢温习一遍,从字形到字义,每天两句八字,权当日课。现在记忆力逐渐退化,不奢求125天之后,把它都背熟,只望对它的感受深刻准确一些,如此而已。这半月,有幸得师指点,得友捧场,甚而有说从中获益者,很觉快乐的同时,也反省自己会不会显得有些“冬烘”,自说自话还用繁体字,很不合时宜吧?胡适先生曾说:“是什么时代的人,说什么时代的话”。《千字文》虽是千年前的产物,却并不完全与今天的时代远离,我在努力用这个时代的话和心情来解读和感受那个时代的文字。

    郦波教授在《中国诗词大会》上说:我们应该传承和弘扬的除了汉字系统,还有文化价值系统。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源头。

    我这里算是在说汉字、书法,还是文化价值?提醒自己:别想多了,日课而已。


2017年2月11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一四)

    坐朝問道,垂拱平章

    天子坐于朝堂之上,态度平和地征求治国兴邦之策。他垂衣拱手,话语清楚明白,态度安详从容,天下太平。

    这里描绘的是历史上的圣明君主,以王道治国理政的美好画面。据说最早君臣本都站立共商国是,秦始皇开始就都坐着了,到宋代才让大臣站着君坐着。我们在影视剧里普遍的印象,君臣向来都是等级森严的。

    小时候总奇怪,太上老君、如来、观音他们那么厉害,为什么要服从玉皇大帝呢?他平庸无能,却虚张声势。后来见《西游记》里如来这么说:“他(玉皇)自幼修持,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该多少年数,方能享受此无极大道?”奇怪,如此修为,怎么体现不出与之相匹配的气质?

    想来,这是给所有“天子”享有的地位和特权一个合理的解释,也是让人绝对服从的理由,不管他是昏君还是明君。


2017年2月12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一五)

    愛育黎首,臣伏戎羌

    (国君)爱护教养黎民百姓,少数民族也都甘愿俯首称臣。

    忽然想起来那首歌《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似乎好久没听谁唱了,挺好听的旋律。


2017年2月13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一六)

    遐迩壹體,率賓歸王

    远近融合,天下统一,四方人民都愿意归属效力。

    所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吧。

    由曹操的诗想起来招揽人才的事儿,弄不明白决定因素在哪儿,只是“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显然还不够。听说有“海归潮”,在辽宁抚顺是没见啊,别说海归,当初高中同学回抚顺的都寥寥无几,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更是有限。我们这种大学一毕业就回家,属于特没能耐,没出息的。

    说句得罪人的话,那“海归潮”也是源于“留学热”吧,出去的多,自然回来的也多,已经不都是精英了。呵呵,也不能只把钱学森们算海归,人才的标准太高了。

    一座城市,一个国家,最吸引人才的,到底是啥?


2017年2月14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一七)

    鳴鳳在樹,白駒食場

    凤凰在梧桐上鸣叫,白色的小马在草场上欢愉。场,韵字,平声,读cháng。

    又是一派和谐美好。万物生而平等,没有等级,没有阶层,各取所需,各得其所,这是最理想的自然和社会状态。

    在乌兰巴托看《狼图腾》的感想就是,狼和羊的生存对峙是草原生态平衡的保证,不可人为强制改变。天地吉祥,万物和谐极为可贵,有诗为记:

    汉人最恨野狼侵,不解茫茫牧草心。

    塞外尊天“腾格里”,佑裁万物是同襟。


2017年2月15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一八)

    化被草木,賴及萬方

    (明君的)教化覆盖自然的一草一木,其恩泽也遍及四面八方。

    至此为《千字文》第一部分,讲开天辟地,时代变迁以及早期历史。

    文好解,字不好写。怀素小草千字文有“千金帖”之誉,其萧散平淡实难企及。前路漫漫。


2017年2月16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一九)

    盖此身發,四大五常

    每个人的身体发肤、灵魂意识,都脱离不了四大五常。

    査了材料,四大,在佛教是指地水火风,在道教是指道天地王;五常,就是指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常与三纲连用。

    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都要有所依凭,有所约束,人的行为要有准则。这里儒、释、道全有了。


2017年2月17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二零)

    恭惟鞠養,豈敢毀傷

    (接前文。对父母给予的躯体,)应该谨慎维护,哪能随意毁坏和损伤。

    语义源自《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了。最起码,从肉体到精神都不该自暴自弃。不知理解的对不对。今天看割发代首的曹操似乎有点狡猾,可在当时的确起到了严明军纪的作用,因为当众断发与砍头没啥区别。

    如此,对待父母,自然更应勤心奉养,一孝当先。无论时代如何发展,观念如何前卫,孝是根本,不能改变。当然,“二十四孝”中个别封建思想的糟粕,则应清晰明辨,另当别论。


2017年2月18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二一)

    女慕貞絜,男效才良

    女性要追慕那些守贞纯洁的人,男性要效仿德才兼备的人。

    《千字文》共1000字,每字不同。有人发现这个“絜”字与后文的“洁”同义,但毕竟不是完全相同的字,“絜”还有一个读音为xié,不能算重复。

    《儒林外史》有《王玉辉纵女殉夫》一篇,父亲支持女儿绝食殉夫以显示其贞洁,自己则在女儿死后因思想矛盾而精神分裂。

    那是万恶的、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呵呵……

    在一夫一妻的现代社会,对男女两性都提出了双重要求,一方面男性为了社会和家庭的稳定,需要对妻子忠诚,而女性“慕贞絜”的同时,要和男人一样驰骋职场,“效才良”。相比来说,女性压力迭加,不但时时有“美人迟暮”的恐惧,也要随时面临“英雄末路”的窘境。当下的延迟退休政策,会使多少观念中本到含饴弄孙年龄的女性仍奔波在单位和家的路上。听新闻说,英国男女退休年龄计划都要到74岁。哇塞,人的生理机能可以这么强大了?寿命也可以那么漫长了?听说是的,科学研究证明:早退休不利身心健康!又是呵呵……

    对了,听“晓松奇谈”说,有的国家不能随便夸女人好看,比如丹麦、瑞典。因为这就“物化”了女性,不符合男女平等之精神。因为她们都是独立,有精神,有人格的。好现代的观念!不过,我这么落伍的人也不大喜欢“女什么什么”的提法,好像因为是女的,评判标准就可以降低一些似的。比如书法。呵呵,三笑……


2017年2月19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二二)

    知過必改,得能莫忘

    知道自己的过错,一定要改;学到的本领,不要遗忘。忘,韵字,阳平,读wáng。

    知过必改,希望有机会、有能力改。作业本上错一题,改过来,记住了。高考试卷错一题,能记一辈子,却可能因之与自己的梦想失之交臂。人生的大题目就更难改了。不是有这样的词儿嘛:后悔莫及,悔之晚矣。

    得能莫忘,有人说 “得”通 “德”,从语义和对仗角度应该不对。清代袁枚《尚识》云:“善学邯郸,莫失故步”,邯郸学步,那是忘了根本,这算文艺点儿的说法。大白话就是:不要熊瞎子掰苞米,掰一穗扔一穗。

    对了,昨晚睡前用湿毛巾擦手机,一不留神,手机掉进水盆,迅速捞出,“懒人听书”还在继续。马上关机,拭水,到现在24小时过去,一切正常,后怕,也庆幸不需修理,没误这一日一句。奇怪自己竟有此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手机在水里应该不超过两秒钟。

以后要改,或者不再洁癖,或者记住擦手机要远离水盆,这也算知过必改。

2017年2月20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二三)

    罔談彼短,靡恃己長

    切勿谈论别人的短处,也不要夸耀自己所长。

    彼短,当面谈难免彼之尴尬,背后说则降低自家人格,无需细言。

    己长,是不可以自己炫耀的,“恃”为贬义,温良恭俭让的传统道德要求人们不能仰仗自己的优势,张扬跋扈,唯我独尊,从而不思进取。然而,从现实角度出发,大家又被要求发挥自己所长,适当展示显露才能,太低调已经不能适应这个与时俱进的时代。

    再从一个角度说,也不能为了取悦别人,拿自己的短项招摇,还是要坚持保有自己的优长。比如男孩追求心仪女孩的时候。


2017年2月21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二四)

    信使可覆,器欲難量

    人之信用,要能够经得起反复检验;器局和胸怀要大,以致难以测量。

    儒家讲仁、义、礼、智、信,称为“五德”,并认为信主元气,五行属土,对应人的脾胃。孔子说 “人无信而不立”,没有信用,怎能安身立命。曾国藩的《养身要言》也说:“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做事有恒,容止有定。信,所以养脾也。”人言而为信,说了不做,则诓人害己。说假话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啊。

    器量决定一个人的格局。器量小同样伤人害己。还是曾国藩说的,不藏怒,不宿怨,才能养肝,因为有仁;裁之吾心而安,揆之天理而顺,此义所以养肺;泰而不骄,威而不猛,有礼所以养心;心气神体皆能安定,所以养肾,是为智。

    这五德也是五养,心、肝、脾、肺、肾,全靠长期修养锤炼,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可宰相一共有几个,我辈差的远呢,还当努力。


2017年2月22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二五)

    墨悲絲染,詩讚羔羊

    墨子悲叹坏的环境对人性的影响,就好像洁白的丝绢被染成各种颜色,再也无法恢复本来面目。《诗经》则赞美人的本性像羔羊一样洁白柔软。

    《羔羊》篇一般认为描绘官员穿着羔羊皮衣,品德纯正,从容安详。清代以后学者则认为其实为讽刺之作,刺在位者无所作为。到此共200字,占全文五分之一,韵字用的是“七阳”。以下开始换韵。

    记得有个词儿是“绘事后素”,比喻有良好的质地,才能进一步加工,所谓锦上添花。这里墨子是哀叹这进一步加工的失败,比如不当的家庭和社会教育,能使一颗纯良的心慢慢被践踏和污染,无可复归。

    古人一向赞美羔羊,从外形到品德。可是羊皮往往最易被狼利用,披上它,险恶的用心有了掩护,令人防不胜防。


2017年2月23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二六)

     景行維賢,剋念作聖

    景仰贤者的德行,严格限制私念,努力以圣人为榜样(怀素将“景”写为“量”,对仗的角度,似乎也说得通,但前边已经有“量”了)。

    战胜自己为贤,成就他人为圣。见贤思齐,背尘合觉,我们还可以努力践行。但圣人境界,只能永远做目标。此“剋”不同彼“克”,生而为人,克服小困难易,剋制私欲则是永恒的难题。


2017年2月24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二七)

    德建名立,形端表正

    有了好的德行,美好的名声自然确立;行为端良,仪表堂堂。

    流芳百世和遗臭万年,都不该是平庸如我辈的结局。何况,现在还总有人就岳飞之死为秦桧翻案呢。不必想百年后的事,只要活着有真心待你的至爱亲朋,知心密友,老百姓说话儿:没人背后戳脊梁骨,此生足矣。

    外表真很重要。自古女性多有靠脸吃饭的。现在为了掩饰女孩长得不漂亮会说:因为可爱才美丽,或直接仨字:有气质!那男士呢?也离不了内修外养。唐代取士有“身言书判”之说,其身须“体貌丰美”,举止器宇轩昂,端方得体。传说欧阳询貌丑,常因此被人揶揄,然难得他才高字美,唐太宗感叹:“彼观其书,固谓形貌魁梧邪?”所以又有人说,男人到四十岁以后就得为自己的仪表负责了。天生美丑不必太在意,后天的修养会让平凡的人慢慢仪容整洁,举止文雅,魅力随之井喷,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今或称为“男神”。呵呵,呵。


2017年2月25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二八)

    空谷傳聲,虛堂習聽

    空旷的山谷,声音能传很远;在高大宽敞的房屋里听到的声音,尤为清晰响亮。

    表面似乎是物理学问题,实际其含义与“居高声自远”差不多吧,是对人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有一种从容不迫,高洁雅致的风韵和气度。


2017年2月26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二九)

    禍因惡積,福緣善慶

    遭遇灾祸,是作恶多端的后果;福禄是积德行善的回报。

    因果报应,人多将信将疑。不但有好人命运多舛,且有坏人大行其道。都说善恶有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只是对为善的安慰,对作恶的则缺乏足够的震慑。

    上个世纪60年代,面对孩子们“上帝为什么不奖赏好人,惩罚坏人”的疑问,西勒•库斯特有一句名言:“上帝让善人成为善人,也就是对善人的最高奖赏”。如我之笨人笨法儿地想,做了好事,心里美美哒,多吃一两米饭;做坏事一定寝食难安,烦恼困顿,这算不算最快的果报? 

    坏人虽胆大,不畏报应的,当是少数。

    还有越老越迷糊的问题:既然如“塞翁失马”说的可以互相转化,福和祸,到底那个算结局啊?辩证法,没学好。


2017年2月27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三零)

    尺璧非寶,寸陰是競

    直径过尺的玉璧,也算不得宝贝,一寸长的光阴才是值得珍惜的。

    《淮南子》的原句是: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凡事都有条件,和生命比起来,当然时间比财富宝贵。可也有“一文钱难倒英雄汉”的时候,所处时间、空间不同而已。


2017年2月28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三一)

    資父事君,曰嚴與敬

    奉养父母、侍候君王,要严肃而恭敬。

    现代社会,已没有“君教臣死臣不得不死,父教子亡子不敢不亡”的怪论,但孝亲和敬老还是社会的道德底线吧。鲁迅批评过二十四孝,有人说他太“认真”。也是,把握一个主旨,不必苛责形式。

    今人也的确缺乏古人的和悦和顺从,已有老人把儿子告上法庭,因为只给钱不回家,把尽孝当成面子工程。在温饱无虞的今天,不必鹿乳奉亲、哭竹生笋,老人最需要的是踏实和气、温馨体贴的陪伴。


2017年3月1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三二)

    孝當竭力,忠則盡命

    孝,应当竭尽全力;忠,就该不惜生命。

    小时候听评书,脑海中形成最鲜明的画面就是岳母刺字,而且有竖版“精忠报国”的定格。岳飞尽忠便不能尽孝,人说“忠孝不能两全”,到底哪个更难于割舍?

    古有潘岳弃官奉亲,当然也有势利的官员不舍大权、厚禄不归家守制。现在汲汲于功名,漠视父母存在的更是大有人在,别说孝顺了,起码的亲情都可以不顾。我这太一本正儿了,不说啦。

    现今说到“尽忠”,应该还不至于要“抛头颅,洒热血”,就是做好本职吧。当年任清华大学教授的陈寅恪曾给傅斯年写信,拒绝南下参加一个学术会议,主要是要认真备课上课,不能请假时间太长,怕耽误学生的课程,“非有特别缘故必不请假”,这应该是一位教师的底线。他还拒绝兼职的工资报酬,“此点关系全部纲纪精神”。就因这样的责任和操守,忠心和赤胆,决定了在他的学生中,有文革中默默替他挨斗的中山大学历史系主任刘节,有放弃整理自己文稿,完成“生命之托”为他编辑文集的复旦大学教授蒋天枢,此种师生之谊,如生命一样可贵。我理解,这应该就是和平年代的“尽忠”。

    呵呵,工作24年,我也从没因病请过假啊,不过想想,这虽敬业而不科学,一是带病教学效果不能如常,二是病菌也容易传染给学生啊,即便戴了口罩。

    如欲为国尽忠,要先保证身体健康。


2017年3月2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三三)

    臨深履薄,夙興溫清(凊)

    (尽孝、效忠)应“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小心翼翼,不可轻妄;应“夙兴夜寐,冬温夏凊”,早起晚睡,让他们感到冬暖夏凉。清,又作凊,韵字,qìng,古音jìng。

    可是,现在多见父母如此这般体贴儿女,整个儿全反了。

2017年3月3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三四)

    似蘭斯馨,如松之盛

    修养美德,像兰草一样散发香气,如松树一样生长茂盛。

    这词儿经常被写为书法作品。文人理想。

    魏老师说我写字右耸肩太甚,多谢多谢。

    凡事不可有习气,书法如是,注意注意。


2017年3月4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三五)

    川流不息,淵澄取暎

    (如此美德)像大河一样川流不息,像深潭的水,清澈得可以倒映成像。

    说修养本身,绵延不绝;亦说影响深远,泽被后世。

    亦如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或师徒授受,或手口相传,“四大瑰宝”之书法、京剧、中医、武术,都是这样生生不息,世代绵延。


2017年3月5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三六)

    容止若思,言辭安定

    仪容举止,好像总在沉静思索,言语表达也安定从容。

    这得把握度吧,尽量别弄得与时代脱节。

    古人主张淑女要贤良温婉,同时也说“静若处子,动如脱兔”,动静相宜,为女子可爱处。若谦谦君子整天正襟危坐,不知庄谐,也终是无趣。


2017年3月6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三七)

    篤初誠美,慎終宜令

    自始至终,坚持诚实、谨慎,才能留下美好的名声。

    善始善终不易。

    伟大领袖毛主席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这是表扬雷锋同志的,昨天刚好是“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纪念日,嗯嗯,54年了。

    古人修身的要求已经够高的了,主席对雷锋的评价则更高,不只修己,关键还能达人。


2017年3月7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三八)

    榮業所基,藉甚無竟

    荣誉和功业以此(美德)为基石,其发展强大永无尽头。

    明天才到三八,早了一天。

    这句是说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吧。以诚实稳健为地基,也要有平台,持续发展是有条件的,凡事都有因果。

    临帖如打地基,要正、准、牢、稳。同时,不能只四平八稳地运笔,不能只老老实实地画形,要勤于思考。读魏哲先生《草书断想》,内中提到白石老人说,一味强调中锋是没有才气的反映,真如醍醐灌顶。中正之余要寻求欹侧,否则了无趣味,难有持续发展。当然偏锋、侧锋须做点缀,太过会感觉基础不稳。这也恰如孙过庭所说,初学分布求平正,既知平正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平正。虽一说用笔,一说结体,其理相通。


2017年3月8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三九)

    學優登仕,攝職從政

    学业优异便可步入仕途,在处理政务中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学而优则仕”,亦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总之读书很重要,书读好了,金钱地位甚至爱情都主动上门。周兴嗣时期还不叫科举,是九品中正。正不正,另说,起码有才学的金子都能发光,除非本人澹泊,拒绝入仕。

    到了周进、范进时期,八股取士已再难选拔经国济世之才了,学霸前辈如唐韩愈、宋苏轼们的美好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中国古代的科举制逐渐不能胜任选拔优秀人才的重任。

    范进后来任四川学道,相当于省教育厅厅长,处巴蜀之地,竟不知苏东坡为何许人也,这样的“学优”,其“摄职从政”的后果便可想而知啦。


2017年3月9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四零)

    存以甘棠,去而益詠

    应像西周时的召公,在甘棠树下理政,其过世后,人们仍保存此树,永远歌颂、怀念他。

    流芳百世,青史留名,也足够啦。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到今天依然在反腐倡廉,哈哈,正能量。


2017年3月10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四一)

    樂殊貴賤,禮別尊卑

    音乐贵贱异曲,礼仪尊卑有别。

    这当然是古代社会了,今天人人平等,哪有贵贱尊卑之说。也许,有?

     “风雅颂”是文学,也是音乐,各自的社会功用确也不同。自古有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论,换个角度,今天也还适用,全看各人喜好吧,也决定于生活环境。若强分“贵贱”倒不难,爱乐乐团和一个街头弹唱者用的乐器,付出的人力、物力显然有别啊,其音乐主题一是“高大上”,一是浅吟低唱或声嘶力竭个体人的心声。既然所有艺术都可指向音乐,那音乐就该反应所有人的生活,不管是否意识得到。《黄帝内经》提出“五音疗疾”,乐之通灵好神奇。

    华夏为礼仪之邦,古代的礼制过分复杂,今天不适用了。目前高校增开“礼仪课”,人心不古之现代社会,其礼制的重建,任重道远。


2017年3月11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四二)

    上和下睦,夫唱婦隨

    上下要和睦相处,夫妻要一唱一随。

    上下,既指官和民,上级和下级,也指家庭中的长和幼。亦有上行下效之意。夫妻默契,协调顺遂,就像音乐的和声。于国于家,都应以和为贵。

    封建社会背景下的解读自然有诸多局限,因此有人认为“夫唱妇随”是男尊女卑的封建糟粕。我整天木木傻傻的努力与古为徒,传统观念应该算是根深蒂固,从心理和生理等方面考虑,很是赞同夫唱妇随的状态,陈染笔下男性要在思想和能力上足以覆盖女性,我觉得是为和谐。这与西方的lady first——女士优先并不矛盾,因其弱势,所以优先。半边天,一强调,便显刻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