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详细信息—> 游 于 艺 ——谈谈曹国建的绘画艺术
游 于 艺 ——谈谈曹国建的绘画艺术
阅读数:0发布时间:2014年03月04日

   ——谈谈曹国建的绘画艺术

  

林  阳

  

  

  

  

  看了曹国建的画,听了他学画的过程及工作经历,脑子里跳出一个词:“游于艺”。

  游于艺,语出自《论语》“述而”篇,全句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游,这里意为“从容地行走”,如周游,游历等。艺,本义为种植,引申为技能。孔子要求他的学生要掌握礼(即今天的哲学、政治、教育、社会的所有文化)、乐(舞蹈、影剧、音乐、美术)、射(军事、武功射)、御(驾车、驾飞机、太空船)、书(文学、历史)、数(科学)等六种技能,俗称“六艺”。

  游于艺,原意是掌握社会上的各种实用技能,并且都能达到熟练的程度,能从容地应对各种社会角色的变换,这样人生才丰富多彩。

  曹国建恰恰是今天“游于艺”的代表。

  曹国建1960年出生在吉林省农安县一个乡村木匠世家。爷爷和父亲都是当地很有名气的木匠,他家当时经营的木匠铺远近闻名,铺子里有一些画匠。

  儿时,曹国建特别喜欢看匠人们做木工活、漆柜子、画彩绘……画匠们使用的各种墨盒和颜料碗令他着迷,尤其令他看不够的是那些画有山水、花鸟,类似于《介子园画传》的线装小册子。小国建经常拿起笔来画上几笔。家人和邻居都夸他:“这孩子画啥像啥!”母亲逢年过节还把他临摹下来的白描山水、花鸟当作年画贴出来。也许是那些夸奖,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绘画的种子。

  小学六年级时,曹国建全家随父亲搬到了抚顺。到抚顺安顿好后,父亲第一件事就是给他找了一位画画的老师——郎玉珠先生。郎先生是一家企业工会的美术宣传干事,郎先生的教导为他的绘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在水彩画上给予他极大的影响。

  学习绘画的过程中,曹国建一直没有机会上专业的艺术院校。但他坚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坚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他常和画家朋友交流,不放过任何参观、学习的机会,他买了大量的中外美术、书法、摄影、设计类书籍来充实自己。

  改革开放后,曹国建当过兵,复员转业又到工厂当过操作工,后又下海经商。身份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可未曾改变的是他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虽然做公司的艺术总监已占用了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绘画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他为了让自己能多创作一些作品,每年都给自己定下任务,画100幅国画,100幅速写。闲暇时间画些油画、水彩画、粉彩画。

  现在,曹国建每年都有三次以上外出摄影创作。业余时间写一些书法,兼搞收藏,平时还要管理公司的正常业务,数十年如一日。现在已经画出了3000多幅国画、2000多幅速写。

  曹国建的作品兼有西方水彩画和中国传统水墨的特点。

  西方绘画中,色彩表现强调感性,其色彩语言展示鲜明的质感、偏重视觉经验性。曹国建初期的作品如水彩画也表现了这个特点。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其色泽饱满、层次丰富,把握光波运动的特点。

  然而曹国建的画又是中国画,中国画强调笔墨,他在大量临习书法的过程中,努力掌握中国书法线条的生动和传神,并将其运用到绘画作品中。在准确地描述对象时,传达出线条的自由和书写性。

  曹国建画山水、花鸟,题材广泛,我认为,他的“鱼”系列最具个人风格。曹国建说:“那些绘画的对象是如此美丽,因此作品大多比较阳光灿烂。只是把现实的鱼当做一种媒介,绘画时抛开鱼的物象和色彩完全按照自己想像的结构和色彩进行创作。所以,笔下的鱼结构更富有变化、色彩更丰富。”

  美国文化代表人物詹姆斯·惠斯勒说过:“艺术应该不含有如信仰、怜悯、怜爱、爱国等七情六欲,所以我坚持将作品命名为编曲或协奏曲。”我们在欣赏曹国建的作品时,可以发现,他的艺术追求也有这样的特质。比如,他笔下的以鱼为题材的作品,呈现给读者的是色彩和形体的抽象和谐。我们可以从中欣赏到构图的装饰性,可以欣赏到中国绘画的笔墨情趣和自由精神。

  曹国建说:“我看古人,学前人,现在流行的东西我也不放过。我的绘画从不遵循这个风格,那个派别,更不刻意模仿别人的东西,只要我认为有思想性或我喜欢的东西,我都要把它画出来。创作时,我从不把作品分为大作或小品,因为每幅作品都是我内心思想的流淌。”

  在曹国建的作品中,既有西方色彩的稳定,也有中国绘画的气韵和意境,有着个人鲜明的印记。

  曹国建先生多才多艺,他现任辽宁西格马广告公司艺术总监,创建了米多艺术馆,同时也兼有画家、摄影家、设计家、收藏家的多重身份,正符合孔子说的“游于艺”。曹国建能够在绘画界、摄影界、设计界、收藏界等多领域自由、从容地行走,这不也正是我们大家的追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