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详细信息—>江油故里:追寻李白的浪漫
江油故里:追寻李白的浪漫
阅读数:0发布时间:2019年01月22日

江油故里:追寻李白的浪漫


高玉恩


    浪漫之于平常人,似乎无关紧要。因为,有浪漫生活,无浪漫也生活。浪漫之于诗人,就不可小觑,显得举足轻重。因为:没有浪漫,便没有妙想;没有妙想,便情思枯竭,就写不出好诗,更成不了一流的诗人!很可惜,当下有不少的“诗人”与浪漫的缘分太浅。

    恰恰相反,“浪漫”几乎成了李白的代名词!正是因为有了这制胜的创作法宝,人诗合一,才让他成为世界级的诗人,使他同杜甫并称为中国诗歌史上雄视古今的“双子星座”。当我们细细读来:他的可爱、他的率真、他的诗风、他的卓尔不凡,皆是因为有了“浪漫”就连他的死,人们也愿他在“水中捉月”,这无不充溢神奇的浪漫。

    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他在中国人心中名气太大,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绝不为过。这倒不是他仅凭“诗仙”“酒仙”“谪仙”的桂冠,或有翰林学士头衔、在皇帝身边供过职的荣耀,归根结底还是他写得一手无人能及的好诗而名垂千古!李白,被称为旷世奇才,他的诗作被视作盛唐的最强音,乃“盛唐气象”的文化代表而成为中国诗史上的巅峰之作,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在诗艺上诸体兼备,尤以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成就最大。其诗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浪漫飘逸、格调雄浑、激情豪迈,具有“九天绝顶看人间,天上地下我纵横”的气派。

    李白早期的诗集《草堂集》共十卷,由其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编集并序。序中对李白的家世、生平、思想、交游均作了记述,并对李白予以高度评价:“千载独步,唯公一人,唯公文章,横披六合,可谓力敌造化欤。”可惜,此书早已失传。李白诗歌现行主要版本有中华书局的《李太白全集》,上海古籍的《李白集校注》,凤凰出版社的《李太白全集校注》等。李白诗传世有千余首,不但数量可观,更以上乘经典之作成为“诗仙”的著名商标。诚如习近平主席所言:“作品是作家立身之本”。有高论者提出,在诗歌史上,一个诗人能有一两首诗流传后世已属不易,而李白却能以《静夜思》、》《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诸多名篇在中华大地上千古传诵,确属罕见。在这些名篇中,有许许多多的名句为人们所喜闻乐见,数不胜数:“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仅一篇乐府古体的《将进酒》,就让古今多少文人学士崇拜得五体投地,自叹弗如!

    出于对李白的仰慕,出于对中华古体诗歌的浓厚兴趣,在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精神的感召下,我终于在2017年9月10日踏上了江油这个令我神往已久且蒙着神秘面纱的川北城市。对李白我并不陌生,少年时谁都背诵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他的诗早就融化到中国人的血脉中。然而,他的故乡江油对于我总是遥远而朦胧。如今,江油一行,漫步这里的山水胜迹间,让我有一种欣喜和释然。

    李白纪念馆是到江油必游之地。它就在市区的昌明河畔,是故乡人为纪念李白而建的。这里虽不是古迹,但我们又何必计较是古是今呢?纪念馆是一处仿唐风格的殿堂式建筑群,加之川式园林和丰富的藏品于一体,令人大开眼界,心生叹赞。主要建筑有太白堂、太白书屋、诗苑、古风堂、归来阁等,在两万多平方米的景区内,长廊古碑、山石雕塑、池河竹影、异木幽径,虽然饱人眼福,但回味半天,总感觉没有找到李白浪漫的谜底密码。

    探寻江油李白的故迹,最主要的去处当然还数他的故乡。游到李白故乡青莲乡,虽是初次。然而,令我感到奇怪的是:当我走下车,一踏上青莲这块土地,一种似曾相识之感便油然而生,我仿佛是回到自己的故乡,恍惚间置身蓬莱仙境,惊迷海市蜃楼,见到许许多多儿时的伙伴,正在重温深藏在时光深处的少年梦。我的第六感觉似乎在告诉我:也许,这里才是李白浪漫的真谛隐密之处。

    青莲乡,位于江油市南14公里,东西各有涪、盘二江。涪江中泻向左转,盘江迂回而右抱。盘江古称廉水,涪江昔名清溪,因江而名,这里于唐代称清廉乡。后因李白自称“青莲居士”,于宋代改为青莲乡。在乡间四周分布有许多的李白遗迹:陇西院、粉竹楼、太白祠、洗墨池、漫坡渡、磨针溪、衣冠塚、石牛沟……据史载,公元701年,李白出生于江油青莲乡(亦有说于5岁随父李客迁至江油),他在这里生活了二十余年。

    李白故乡青莲最若眼的去处是新建的太白碑林。碑林坐落在天宝山上,占地三百亩,由诗歌精品园、清风明月园、故乡山水园、醉酒梦仙园组成,是一座集诗歌、书法、雕塑及园林艺为一体的李白文化园。园中有各种形状的诗碑共千余座,宛如诗歌的意象尽展李白诗风的绚烂多姿,让游者眼花缭乱……最让人赏心悦目的是那立在山顶上的太白楼,顶天立地,雄浑壮丽,红门、红窗、红檐在游人心中腾起一团诗情烈火,我的游情为之一振!然而,走进楼内,却是空空荡荡的,令游者难入诗仙浪漫的胜境,只有那幅木雕“大匡山图”隐隐约约透露出李白当年亦仙亦道的端倪。赏罢宏楼,怀着一种缺憾心境步下楼来,不经意间走近古色古香的“陇西院”。

    陇西院就是李白的故居,与碑林毗邻,其坐落于青莲镇的天宝山下,面对涪、盘二江交汇处。天宝山虽小,但因唐玄宗天宝元年应诏李白为翰林供奉而得名,尤显尊贵。李白祖地陇西,故居为白父李客初建,后毁于兵殇,现为清代遗存,是一座红墙高垒、古风犹浓的大家宅院。宅门呈八字形,高似壁立,红墙上开有三洞山门。中间门上有竖字楷书大匾“陇西院”,匾四周镶有蟠龙花纹,十分精致。三道门均有楹联,中门是:弟妹墓犹存莫谓仙人空浪迹;艺文志可考由来此地是故居”;右门是“旧是谪仙栖隐处,恍闻昔日读书声”;左门是:“太华直接青莲宅,天宝遥看粉竹楼。”道出了诗人与故居的双重意义。院门墙上覆盖绿色琉璃瓦,中间檐顶塑宝珠花饰,尽显豪宅气派。可惜正门未开,我们这些游人只好由边门而入。院内别有洞天,廊堂相辉,绿草茵茵,碧叶盖天,顿感一派生机活力。宅院由正殿陇风堂、序伦堂和旧宅组成。陇风堂高古而雅致,坐落在十二级台阶的高台上,宽敞明亮,是典型的清代四川民居。古香古色的前殿有李白生平瓷雕,后殿墙上挂李白先祖世系表,还有三位声名显赫的李氏先祖:老子李耳,唐太宗李世民、飞将军李广塑像。让我们想到李姓在中国古代可谓位高权重,不同凡响。陇风堂前有李白汉白玉青年雕像,你看他风华正茂,风流倜傥,正眸子炯然地极目远方,似正吟诵“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我仔细端详,在像旁驻足良久,想到他仗剑去国、浪迹天涯。在左赏右瞻,仔仔细细仰视中,雕像顿似一只大鹏金翅鸟腾空而起,直上青云,犹聆道“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豪迈!

    宅院东侧有序伦堂,环有矮墙,围成院中院,内有李白生平碑刻。堂开三间大厅,陈设《李太白全集》,四面壁上挂着名家绘“李白诗意图”,图文并茂,使堂里蓬荜生辉。赏读这些墨宝,且在诗仙故园,似入仙家圣境,确有一种如醉如痴之美而别有一番韵味。宅院西侧四合小院就是回字形布局的李白故居,乃青瓦白墙,青石铺地,由门厅、天井、会客厅、书房、起居室等构成,因时光久远,光线不足,显得黑乎乎的看不清楚,唯有那尊李白少年铜像光亮闪烁,栩栩如生,展示李白是位阳光少年,青春奋学。在故居里,我们听到几个故事:

    故居大门正对清澈的盘江,江边有一处渡口叫蛮婆渡。有一天,李母提着一篮衣物到渡口去浣洗,忽然有一条鲤鱼跃入篮中。她回家烹而食之,不久即身怀有孕。待临产之夜,其母又梦见太白金星入怀,几声哭啼后,李白涵光出世——难怪李白诗友崔宗之有诗道:“双眸光照人”。诗仙因此名“白”,字“太白”。这个故事虽有杜撰的成分,但李白是位天才却是不争的事实。我相信,天才一词绝非子虚乌有。

    天才除了造化所使,还必须有勤奋相辅方能成就大才大家。李白就是活生生的一例:陇西院前有一条小河,曰磨针溪。幼儿时李白虽然聪慧过人,但也有贪玩好耍之童性。有一次,李白到溪边玩耍,遇见一位老妪正在石上磨一根铁棒。李白问老婆婆做什么?老人告诉他要将铁棒磨成绣花针!李白听后十分惊讶,老婆婆说:“一日磨一分,日日磨不停。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李白听了,忽然有了顿悟。从此奋发读书,用功不止。“铁杵磨针”也作为成语,传递千古,成为中国人的精神财富。

    “五岁读六甲、十岁诵百家”的李白经过刻苦为学,在少年就能做得一手好诗。李白十岁的时候随父亲李客到文风楼赴晚宴。主客都知李白年少学厚,想当面一鉴,要他以文风楼为题写诗。李白稍加思考后吟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瞬间妙句出众,令四座皆惊,方信“学厚”果然不是虚传。

    在青莲镇伍家坡西南二里,因出过一头石牛而出名。据传,石牛每晚总是乱跑,践踏庄稼,农民束手无策。李白知道后写了一首诗:“此石巍巍活象牛,埋藏是地数千秋。风吹遍体无毛动,雨打浑身有汗流。芳草齐眉弗入口,牧童扳角不回头。自来鼻上无绳索,天地为栏夜不收。”遂将此诗刻在碑上,立在石牛旁,从此这牛静卧不动,不再祸害农家。于是就有了李白咏诗镇石牛的传说故事。

    李白稍长,他又到大、小匡山读书练剑。小匡山在江油西七公里,平通河西岸。这里孤峰秀拔,宛如文笔,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很适合攻读。传说李白曾在此挑灯夜读,经常到天亮,周围几十里的农家都能看见山上的灯光,故称此山为“点灯山”。

    大匡山是李白求学深造之地。从十五岁至二十四岁的十年间,他先后两次在此山大名寺吃斋饭、寻仙拜僧、抄写经文,并系统地学习了诗经、楚辞、汉赋等经典,历时五年之久,打下深厚的诗家功底。“十五观奇书,作赋蔺相如”就是他学有所得的写照。此间,李白曾有《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一文,记述山中胜景与惆怅:“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这十年间,其中十八岁至二十岁李白游学拜师学道术、剑术、纵横术,赴梓州、成都、峨眉山、渝州(重庆),于二十一岁时又回匡山继续隐居,苦读三年。二十四岁时他决定“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以达“济苍生、安社稷。”的宏愿。临行前他写了言志之作《别匡山》:“晓峰如画碧参差,藤影风摇拂槛垂。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江油第一名山当属窦圌山。窦圌山是以奇绝精致著称的蜀中名山,也是李白自少年起“一生好入名山游”所游历的第一座名山,更是他一生好道启始之山。该山位于江油古县之所武都镇东北五公里,相传唐代彰明(江油)主簿窦圌曾隐居于此而得名。其山为丹霞地貌,海拔1140米,相对高度608米,以奇特山峰、惊险索道、古老庙宇闻名川蜀。山内有十大景区,峰下云岩寺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因佛道相争而形成“东禅林、西道观”的格局。寺前山门外有李白“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石碑一通。由山麓至顶五公里,行道迂回盘旋,林木苍苍,景色秀幽,如此不足为奇,令人称奇的乃是此山顶如三足古鼎倒扣,形成三座近百米高的孤峰峭拔云天。在三峰中,惟有东岳峰尚有险途可攀山顶,其余二峰皆由上下两根铁索组成悬桥相连。更令人叫绝的是,抬头仰望,三峰顶皆筑古殿一座,曰东岳殿、窦真殿、鲁班殿,在云烟中隐浮,仿佛瑶池仙境一般。幸遇如此奇山,我由衷发出了“面对奇山惟嗟叹,愧无妙笔绘神仙”的感慨。

    中国古有“诗得江山之助”之说,李白当然也不例外。有川蜀山水助力,有道家庄子哲学思想的浸润,使李白这位天才诗人的诗歌光芒得以提前绽放。他在二十五岁离开四川前就已唱出颇有自信自强、清新自然、神奇瑰丽的浪漫主义诗篇:《雨后望月》、《寻雍尊师隐居》、《太华观》、《赠江油尉》等。他在《登峨眉山》写道:“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倘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本诗写于李白二十岁左右,其中即见诗中运用想象、夸张、神话等艺术手法,将峨眉山的秀美尽展眼前,寄托诗人愿与仙家同伍的人生理想。由此可知,李白的浪漫诗风在青年时期就已具雏形,是浪漫的四川山水和道佛文化共同编织了这位诗仙的生命摇篮!

    由李白的传记中我们得知:李白少小苦读,尤以青年时兼收并蓄,从古代神话、老庄、楚辞、汉赋及民歌的深巷中走出,襟怀中装满了浪漫主义的风华。在这样的文化高台上,又有数十年的漫游大半个中国的人生阅历,以不知疲倦的脚步最终攀上了唐诗浪漫主义的顶峰。李白诗歌的巨大能量是经过人生荣辱的洗礼,生命苦难的淬火,世间冷暖的锻烤,最终才喷发出不朽的光芒。如他人生的自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生命的愁困:“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轻蔑权贵和金钱:“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对生命自由追求:“天子忽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对朋友的率真:“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等等。诗圣杜甫感叹道:“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韩愈亦赞叹:“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北宋诗人、孔子后人孔平仲《李白祠堂二首》评出了真意:“洒落风标真谪仙,精神犹恐笔难传。文章若出斯人手,壮浪雄豪一自然。”可见这些诗坛大腕、高手乃至文坛领袖无不对李白的诗歌佩服有加。

    中国诗歌不朽,唐代诗歌不朽,李白不朽,李白的浪漫诗歌不朽!到江油一游,是对李白人生及其诗歌精神的参悟和洗礼!打开中国古代诗歌史,在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潮头上,我的诗思也化作奔涌不息的江河:古老的浪漫诗歌本来就源远流长,从屈原、李白、苏轼、到毛泽东,哪一位不是浪漫主义的典范?如果说文学是大海,诗歌就是奔涌不息的江河,那么浪漫犹是飞卷云天,幻化多姿的浪花,学习浪漫,追寻浪漫,继承浪漫就是驶向文学瀚海的强劲风帆。

    追寻李白的浪漫,就是要崇尚文字,崇尚文化,崇尚文学,就是要承接古老的中国文脉,回归优秀的文学传统,研学唐诗宋词诸多名篇精品,尤要注意汲取李白的浪漫、飘逸、雄浑、自由、奋进向上的艺术风格,更完美地发挥其想象、夸张、象征等艺术手法为我所用。学习传统,不是囫囵吞枣,照单全收,而是剔除糟粕,取其精华,广收博采,海纳百川。

    追寻李白的浪漫,不畏艰难险阻,沿着李白漫游的脚步,不但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向中华文化文学的胜境迈进,走遍全国,游历名人历史故地。有人说,李白千余首好诗是走出来游出来的,这话说得中肯。没有李白大半生的壮游与见闻,他怎能唱出“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这样豪迈、富有韵味的诗句呢?几乎一生的游历增加了李白诗兴的触发点和人生生命思考的厚度。“心爱名山游,身随名山远。”在李白心中,“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无不令他诗情潮涌。行万里路,李白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当然也使他识见大增,才干大长,豪情满怀,诗心长驻。

    追寻李白的浪漫,就是追求人生生命的精彩和超越,也是追求生命梦想、理想的最佳表达。诗乃至文学是人生能量、精神、智慧的释放和喷发;文学及一切艺术是炼技炼艺,但更高的层次仍是修学、修德、修道、修心;一切文学大家最终都摒弃物质利益的诱惑,淡泊名利,超凡脱俗,卓然而立,宁静致远,成为大德至善的楷模。

    追寻李白的浪漫,就是不拘古体旧格,创建具有中国古典美学品格适应时代的新格律诗。纵观李白的千余首诗,五律有七十余首,七律只有十二首,余下的九百余首都是古诗和乐府形式。由此可见,于诗体的运用上,李白完全是依情感的需要来定式、定句、定字、定韵。他的浪漫诗风,因无拘无束的情怀而纵横驰骋,自由发挥而抵达出神入化。

    千百年来,大浪淘沙,李白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史上一颗永不陨落的文化巨星。他的诗歌积淀成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正因此,无数文人墨客追寻诗仙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过,走进江油,走进青莲,我的诗心终于得到了一次极大的升华!我想:文如其人,诗亦如其人,一切文学的浪漫皆是作家人生的浪漫。我深信:李白将永远浪漫下去!李白的诗歌亦将浪漫到永远!于是,我似乎看见李白身着紫袍,腰悬利剑,器宇轩昂地站在祥云之上飘然而至……


上一条: 第一场雪
下一条:跟 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