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详细信息—>《千字文》释析(六)
《千字文》释析(六)
阅读数:0发布时间:2021年12月13日

2017年5月15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一零七)

    絃歌酒讌,接杯舉觴

    鼓弦而歌,饮酒设宴;接举杯盏,开怀畅饮。

    前文有帝王之家的“肆筵设席,鼓瑟吹笙”,这里是文人雅士,也不离美酒、美食、管弦、歌舞。

    向来不喜饮酒。有朋友说:不喝酒怎么写草书啊?!可不,“颠张醉素”没酒哪成,所以我永远成不了“草圣”,呵呵。

    白谦慎在《傅山的世界》里说:“酒有益于书法创作”,这大概与中国文人绵延已久的抒情模式有关。不光是“张旭三杯草圣传”,还有李白“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元稹“近来逢酒便高歌,醉舞诗狂渐欲魔”,苏轼“酒酣胸胆尚开张”,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邢侗“诗成酒亦倾,江山助文藻”、“醉里挥毫洒素纨”等等。酒可以对艺术创作产生激发作用,而这藉助“酒性”之论的缘起,其实是基于艺术创作中所要追求的天性和自然之美,也即非理性因素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不过,酒,毕竟只是助力,没有艺术的胆略,喝再多也是无益。不饮酒的聂成文先生有句子“从古都道酒壮胆,我却无酒更癫狂”,他的《草书歌》道出了书法本意是宣泄,是性情的自然流露。

    无需外力,才是超凡脱俗、自然天成,才能表现真正的“字中之天”。

 

2017年5月16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一零八)

    矯手頓足,悅豫且康

    手舞足蹈,身心康泰。

    古代没有“广场舞”,却有完备、系统的乐舞文化,今若得其三四,即当为幸事。

    唐代乐舞发达,而唐草也开张飘逸,有人将敦煌飞天与张旭草书对比,那衣带飘飘恰如笔势的连绵不绝,有异曲同工之妙。唐代将李白诗歌、裴旻舞剑、张旭草书并称“三绝”,分别誉三人为“诗仙”、“剑圣”和“草圣”,唐代的热烈、奔放、秾丽、自信一举呈现。同一时代的艺术门类之间,一定有或多或少的关联和影响,往往有相似的审美意蕴。

 

2017年5月17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一零九)

    嫡後嗣續,祭祀蒸嘗

    嫡子接续,祭祀大礼,四时不忘。

    正妻所生儿子为嫡,祭祀之事,须由嫡子担任。古有五祭,其中祭天为“祭”,祭地为“祀”,祭祖为“享”。同时,宗庙之祭中,秋祭曰“尝”,冬祭曰“蒸”,此处以蒸尝代四季祭祀。

    几千年的封建家国史,好像都离不开这八个字的主题。封建皇室、世家旺族,就是平民百姓之家也离不开这祭祀之仪、嫡庶之争。祥林嫂因为改嫁,祭祀、上供不许沾手,可见封建社会对此事的重视。今天真的不适用了,独生子女,赶上养个宝贝女儿,若按古代的规矩,咋祭咋祀,谁蒸谁尝?

    要是按照古人的标准,不折不扣,我竟不是一个“好”人呢!刘志基先生释“好”有三:

    一,《说文》段注为限定关系,“好,本谓女子”,即女之少者为好,说白了,女性年轻就是好;

    二,女、子为并列关系,子为男,与“女”相对,表示“男女相好”;

    三,更有主谓关系,“女有子”、“女产子”。中国的传统社会,女子生产并抚育孩子才是“好”事。

    以这样的标准,目前我一已非女之少者,二亦莫有男盆友,三更无子嗣传承、儿女绕膝,所以,我不是一个“好”人。呵呵,能咋地。

 

2017年5月18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一一零)

    稽顙再拜,悚懼恐惶

    磕头至地,再三叩拜,崇敬周全,诚惶诚恐。

    祭天地,敬鬼神,与宗教信仰一样,在自我反省中求得心灵的慰藉。

    古人的礼制庄重严格,丝毫不可僭越。不过,随着平等思想的萌芽,人们开始反对任何形式的三拜九叩,但哪有那么容易?!张中行说:“易跪拜为鞠躬,有的遗老就坚决反对,理由是,如果废除跪拜,天生膝盖何用?”哈哈,有意思,难道孙膑遭膑刑还是因祸得福了?可以从此不跪!

    关于“再拜”,最有趣儿、最虔诚的是米芾。他在书房写信,友人从窗户看见他结尾书“再拜”的时候,就把笔放下站好,整理衣服,认真地拜了两拜,他一向秉性高傲,可也有崇敬、爱戴的对象啊,难怪人称“米癫”。可见,拜不拜不是外力所能强迫的——我所敬者,身不拜而心拜。

 

2017年5月19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一一一)

    牋牒簡要,顧答審詳

    公文书信,尽量简明扼要;对答问话,则应该审慎周详。

    古人为啥简要?竹简一车还不如我们今天薄薄的一本书含量大,不简哪行。后来有了纸,也贵,造价高,绢、帛更别说了。所以怀素在芭蕉叶上练字。况且,篆、隶、楷等适于公文使用的字体写起来既慢又累,简要成为必然。如今,公文少用,手书罕见,人多用电子邮件和微信,就图一迅速,不删繁、不就简、不斟酌、不费心,谁还照顾那么多要求去劳神完善。古话说的什么惜墨如金、敬惜字纸都成迂腐,为人不屑。

    反倒是人们面对面的交流少了,与家人、朋友的秉烛夜话、促膝谈心似乎成为记忆中的画面,懒言、急躁成了社交和家庭生活中的通病。

 

2017年5月20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一一二)

    骸垢想浴,執熱願涼

    身体脏了,就想沐浴;拿着热的东西就想让它快些凉下来。

    简单的世之公理,人之常情,仔细想来,下一句应该是执凉想热的。人人希望飞黄腾达,一朝“炙手可热”,可终有凉下来的一天,不论主动还是被动。曾自撰一副对联:

    枕上无眠思困暑,堂前有绿忘霜寒。

    人都是好了伤疤忘了疼,我们也爱这山望着那山高,往往忽视自己的拥有。偶尔的身体不适或命途坎坷,会让人瞬间看开,感恩珍惜。

    抚顺这些天的气温都超过30℃,辽宁局地高温达39℃,初夏就这么热,新闻说近60年未见。盼望凉爽。

 

2017年5月21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一一三)

    驢騾犢特,駭躍超驤

    驴子、骡子、小牛、公牛,家中大小牲畜,受惊就会狂蹦乱跳,东奔西跑,甚至超过腾跃的奔马。

    居家要谨慎小心,注意安全,否则就会有危险降临,用我们今天的词儿,就是不和谐、不稳定因素。

    每临灾害,动物会先于人类预警。现代社会,城市居民已经很少关注与自然界的灵性沟通,动植物与生活的关联也少了。

    古代“马”、“牛”、“犬”做形旁表意的字太多,光那猪的名称就无数种,今天这些动物在我们的生活中已非密不可分,所以就不那么受重视啦。

 

2017年5月22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一一四)

    誅斬賊盜,捕獲叛亡

    诛灭斩杀贼子强盗,追捕俘获叛乱逃亡的人。

    上两句是防患于未然,这两句是不能姑息养奸。不管是苍蝇、蚊子、老虎、害人精,都不可待其羽翼丰满再行处置,早早下手为妙。

 

2017年5月23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一一五)

    布射遼丸,嵇琴阮嘯

    吕布善于射箭,熊宜辽(僚)精于抛丸;嵇康抚琴,阮籍长啸。

    两文两武。

    吕布辕门射戟,于危难处救了刘备。可当吕布被俘,面临死亡向刘备求助时,这个“大耳贼”却落井下石,在利益权衡、政治角逐中,没有“好”人。

    相比之下,熊宜辽(僚)没那么出名,乃楚国勇士,“善于弄丸为戏,可敌五百人”。

    嵇康、阮籍同列竹林七贤,一个迷琴一个迷棋。关于嵇康,我曾写过一首《有感于大量古乐失传》,诗曰:

    一曲广陵何不传,只因典午世风偏。

    笔刀重削晋时简,应为嵇康备素弦。

    不懂蒙古的呼麦算不算“啸”。“啸”字有情绪色彩。

 

2017年5月24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一一六)

    恬筆倫紙,鈞巧任釣

    蒙恬制笔,蔡伦造纸,马钧手巧,任公子善钓。

    又列出四位工于一艺、为人类造福者。

    其实,很多发明创造并非一人之力,都是几代人共同努力,不断改造,逐渐完善的结果。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笔了,有考古图像为证,只是各国各有命名,吴国称“不律”,楚国称“聿”,燕国称“弗”,秦国才称“笔”。秦始皇统一中国,当然用“笔”之名。秦大将蒙恬只是改良毛笔,便被誉为“笔祖”,这是不是也体现出“平台”很重要呢?现在好笔难寻,寻到也贵。

    现在好宣纸也越来越贵,环境因素似乎越来越难保证纸张的质量,有钱囤纸比普洱茶更值得吧。

    马钧发明龙骨水车、改进织绫机、复原指南车,放到今天,都可以申请专利的。

    任公子“五十牛以为饵”钓到大鱼,与百姓分而食之。真是匪夷所思,想必当时便考虑到五十头牛不如这条大鱼有营养呗?嗨,不过是庄子讲了个故事,借之说明想成功可不容易,要肯下功夫、舍得投入啊。

 

2017年5月25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一一七)

    釋紛利俗,並皆佳妙

    或如吕布、熊宜僚以绝招神技解决纠纷,或如蒙恬、蔡伦以发明创造带来方便,这些都高明巧妙,值得称道。

    以上诸如射箭、抛丸、制笔、造纸、机械、钓鱼都是匠人之事,只有抚琴、长啸是艺术。“艺”和“匠”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有可重复性,艺术家是最不屑于匠气的。

    现在火了“大国工匠”一词,但逾百年的专注精神,在中国近乎绝迹。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00多家,德国有800多家,大之为国,我们华夏的老字号不多了。《圆桌派》说,执着、坚守、专注、负责的精神在咫尺之地的日本被充分发挥,他们甘于重复,不厌其烦,一份料理定要做得精美绝伦。匠,岂是那么好做的?中华民族面对高山大川、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一向多的是挥洒写意,是不是也该低下头来,关注一下脚下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