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详细信息—>《千字文》释析(五)
《千字文》释析(五)
阅读数:0发布时间:2021年01月10日

刘丽颖

按语:

    《千字文》是南北朝时期周兴嗣编撰的蒙学读物,其对仗工整,易诵易记,因而广为流传。市面注释版本繁杂,多是逐字逐句翻译,且良莠不齐。刘丽颖这篇释析起初是在微信上一日一句,随心随性,娓娓道来,少了照本宣科的讲解,多了趣味和可读。特约稿分期刊用,以飨读者。

    另,根据新闻出版署《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中“在古代历史文化学术研究著述必须使用繁体字”的相关要求,保留原文繁体字。

 

 

 

2017年4月28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九零)

    殆辱近恥,林皋幸即

    危险、耻辱即将来临,就该退居山水之间,可以幸免于难。

    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适可而止,激流勇退,又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晚明四家”之一邢侗做到了,退居“来禽馆”,以诗文书画自娱,却也掺杂多少落寞和无奈。

    不过,以今天的反腐力度,如果真有严重问题,退、隐、逃、离,应该终归不能逃脱法律的制裁。看了几集《人民的名义》,湖南卫视今天大结局,里边有句台词说,做官是高危职业,要经得起、抵得住各种诱惑。所以,“知止”尤为重要。

    如果制度能完善到只用法律条文说话,那就不需要有官民之分了,但这得有多难啊。只要有人在,矛盾始终存在。

 

2017年4月29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九一)

    兩疏見機,解組誰逼

    疏广、疏受叔侄二人见机行事,适时解下印绶辞官归隐,又是谁能逼迫的呢!

    是啊,辞官归隐,这何尝不是保全自己的智慧呢?

    可是,历朝历代就是有人不为名利,不为贪享,执着一念,至死为国效力,为民谋福,哪怕身陷囹圄,也不躲不藏,不退不缩,是不是就是人们常说的“傻”!

    还说苏轼。今天去四川,那苏园美景,仍令人羡慕不已,可他当年还是背井离乡,在仕途坎坷中颠沛流离。被贬惠州,走了半年。时过千年,现在去惠州也不很便利,那里至今立有上个世纪60年代的军垦纪念碑。难倒他不懂明哲保身?no!非不能,实不为也!他的“小舟从此逝,江海寄平生”一句,曾吓得黄州知州一身冷汗,以为他真要“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那岂不连累自己犯了监管不力之罪!而事实上,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才是真正的随遇而安,所谓的“此心安处,便是吾乡”,逃离是无济于事的,遁世也不过自欺欺人,内心的淡定才是生于斯世、存于斯世的良方。

 

2017年4月30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九二)

    索居閑處,沉默寂寥

    一个人闲居独处,不费口舌,不伤脑筋,清静无为。

    孤独高于寂寞,寂寞高于无聊。对这种状态的感受是因人而异。本为高人境界,但弄不好就得了抑郁症,也是麻烦。

 

2017年5月1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九三)

    求古尋論,散慮逍遙

    研究古籍中的高论,探寻其中奥妙,可以排遣忧愁,自在逍遥。

    这也容易被人视为钻故纸堆,迂腐落后。然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若能达到“与古为徒”,和古人做朋友的境界,你的底气就足了。可惜,真难啊。

    书法一直在提倡临古帖,可是几人真正做到能与羲之、索靖们对话啊?愚笨如我,还不能。套用屈原那句自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是劳动者在劳动节的宣言么?呵呵,傻傻的……

 

2017年5月2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九四)

    欣奏累遣,戚(慼)謝歡招

    欣喜之事来临,累心之事自然就能排遣;忧慼消失,自然也就招来欢愉。

    “慼”非亲戚之义,是“戚”的异体,忧慼、不高兴。小品中说,快乐也是一天,忧愁也是一天,人生一世,短短几十年,何必自寻烦恼呢。高级点儿的说法,世事不过分为两面,如太极阴阳,互相牵制,此消彼长,阳光多一点,阴郁自然少些。

    苏轼的旷达,就是战胜自我,主宰喜忧最好的武器。他的“东坡肉”是在写《寒食帖》的黄州“发明”的,“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的窘况下,他将“价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的猪肉变成闻名天下的美食,其绝非物质生活丰裕时的产物,可见艰苦的外部环境干扰不了强大充盈的内心。

    

2017年5月3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九五)

    渠荷的歴,園莽抽條

    水渠中的荷花开得正艳,光彩斑斓;园中草木茂盛,长出新枝嫩芽。

    疑问多在“的”字,古汉语中无助词“de”,《千字文》这里读“dì”,四声,鲜明的样子。宋玉《神女赋》句:“朱唇的其(语气词)若丹”。《康熙字典》释义:明也,鲜明貌,有光亮、鲜白义。“的歴”即光彩斑斓。许是为了凑足一千字,用了生僻义吧。

    此句说的当是春发芽,夏开花。总之是欣欣向荣,一派生机。

    今逢阴历四月,初夏时节,正好应景。古人初夏诗句有“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陆游)的讽刺和无奈,有“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杨万里)的慵懒和闲适,更有“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王安石)的快乐和欢欣,最美人间四月天嘛。

    下班路过月牙岛,停车拍了很多照片,蓝天绿草心情好,把一直忽略的大自然重新亲近起来,世界如此美妙。

 

2017年5月4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九六)

    枇杷晚翠,梧桐早彫

    枇杷树四季常青,接近冬天叶子还是绿的;梧桐树却在秋天叶子就凋零了。

    又是不大懂的植物学知识。总之是概括自然万物的生长、凋谢,规律是不可改变的。

    凡事终有例外。丁香多为四瓣,个别变异后,会有不同。“五瓣丁香”寄寓好运和幸福,闻着花香找到它,是女孩子们春天最乐此不疲的一件事。前日找五瓣丁香,无意中又发现了三、六、七瓣的,今早好友发图片,竟然有九瓣丁香!更有姐姐说去年在新华桥下,曾发现一个十二瓣的!!

    今天青年节,大自然也欣欣向荣。美丽的人儿都有美好的祈愿,多多藉助大自然,会收获意想不到的喜悦。

 

2017年5月5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九七)

    陳根委翳,落葉飄颻

    树木老根,枯萎遮蔽,落叶随风飘飖。

    有荣便有枯,植物、动物、人,概莫能外。

    秋色入心即为愁。太受外界干扰,就容易多愁善感。大家都明白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人人躲不过,却往往不明智地较劲、纠结。又是一个说来容易做来难。

    地球已经有几十亿岁了,若按霍金的预言,是不是它的枯萎也真的要来了?他说的话,我基本不懂。不懂也好,还是回来关注我的小世界,今天立夏,抚顺大风,又雨,冷。刚刚新闻说北京沙尘,上午九级风,初夏时节竟然满地断枝、落叶,已经有人不幸丧生。趁地球还在,珍惜生命吧,不管地球的寿命还有一百年还是一千年。

    没有了地球,叶落归在哪?没有根,还能有叶子么?

 

2017年5月6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九八)

    游鵾獨運,淩摩絳霄

    远游的鹍鸟独自翱翔,高飞接天,直冲九霄。

    以鸟喻人,表明孤高傲世,独来独往,消散、率意的性情。

 

2017年5月7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九九)

    耽讀翫市,寓目囊箱

    王充沉溺于书籍,在喧闹的书肆中阅读;郭璞眼中所见,只有装书的袋子和箱子。

    年少丧父,家贫,所以王充只好到洛阳集市上的书店阅读,博览群书,过目能诵,遂成为东汉著名哲学家。晋代郭璞,得读郭公青囊秘籍,才能通晓天文、卜筮诸朮。寒门志远,终能成就不凡。

    书,多非借不能读也。自己家里仍有买来的书没读呢,惭愧。问题是读了的也记不住用不上,这是最没办法的。

 

2017年5月8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一零零)

    易輶攸畏,屬耳垣牆

    换了轻便的车子,也要注意危险的存在;说话要小心,因为隔墙有耳。

    这句说凡事要谨言慎行。查字典,“輶”是古代一种轻便的车,《说文》:“輶,轻车也”,多为使者所乘。应该不属于贵重者,大概因其轻,出行时速度会快一些吧。由此引申义为“轻”。“易輶”应该就是换个低档小排量的车吧,犹言办了件小事儿。无论多小的事,都得“攸畏”,即有所畏、戒慎恐惧,否则容易招致意想不到的后果。

    “属耳垣墙”,就是把耳朵贴在墙上,所以又有俗语说:没有不透风的墙。中国古代建筑多为木制结构,这为有意无意的得人隐私,创造了方便条件。我觉得不只是让人说话小声,也是提醒注意别做亏心事,人若襟怀坦荡,高音大嗓也不用顾忌,爱谁谁。

    在蒙古饭店吃饭,偶有当地人破门而入,对中国人说话的高分贝提出抗议,其中确有挑衅成分,但“文明人”是该在公众场合小一点声儿的,否则显得旁若无人,狂傲张扬,有失文雅,太不低调,呵呵。

 

2017年5月9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一零一)

    具膳湌飯,適口充腸

    备办餐饭,可口充饥即可,不宜过奢。

    张学友那首《定风波》有一句:满堂盛宴,还不如一碗细面……

    传说中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应该在恰好的时机满足了适口充肠的需要,才成为永久、美好的记忆。而食不甘味,往往无关食之质量,而关乎食者的主体情绪和感受。

    今天过于“营养”的食品,可能恰恰成了身体的负担和垃圾。

 

2017年5月10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一零二)

    飽飫烹宰,饑厭糟糠

    饱了,烹羊宰牛也不新鲜;饿了,吃糠咽菜也是知足。

    《琵琶记》里赵五娘给公婆煮米吃,自食糟糠。一直恨那蔡伯喈咋就不能回家一趟,虽曾托人送过信,也意欲辞官,可没有真正敢于违抗朝廷之命,偏要等父母双亡,妻子找上门来才最终团圆。也是古时通讯太欠发达,今天可能就好了。但是,“糟糠之妻不下堂”似乎在今天很难做到了,喜新厌旧,比比皆是,习以为常。至于饮食,不厌其精,也是很多人朋友圈炫晒的主题。今天的生活质量的确很高啦。

    这位伯喈,到底是不是说“惟笔软则奇怪生焉”的那个蔡邕?是的话,母亲自食糟糠之时,那蔡文姬在哪儿呢?东汉时根本就没有状元,自然也没有状元抛妻另取丞相女儿之事。总弄不明白既然是艺术创作,为何一定要用真人名姓?

 

2017年5月11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一零三)

    親戚故舊,老少異糧

    对待亲友要念及旧交情谊深长,老人孩子的饮食要特殊加以区别。

    父属同姓为“亲”,母属、妻属异姓为“戚”,内亲外戚。本句说对亲戚应该无分贵贱,不分时间、场合、远近要同等相待。但如同说男女平等一样,越强调越说明本不等同。内外自古有别,“外戚干政”结果多为不吉,向来用为贬义。最典型的是吕雉,开启了汉代外戚专权的先河。

    老少的饮食须格外细致周到,尤其老年人。小时候看电影《喜盈门》,大儿媳自己包饺子,给公公吃玉米面窝头,被小孙女揭穿。今天我老爸却最爱吃玉米饼,生活条件不同了,众口相异,各取所需吧。

 

2017年5月12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一零四)

    妾御績紡,侍巾帷房

    婢妾从事纺织,还要服侍主人日常起居。

    封建社会一夫一妻多妾,与现在是不同啦,总之是男尊女卑。张生对红娘说: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今天的女孩会说,呸呸呸,你以为你是谁啊?但在当时,这样一句话,一个使唤丫头,便此生有靠。精通多国语言文化的辜鸿铭,竟然有茶壶之论,算是讲得最无可辩驳的歪理。《儒林外史》中的杜少卿尊重妇女,主张一夫一妻,反对纳妾,在那个时代,确是难能可贵。

    小说看多了,总幻想回到古代,小姐可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用柴米油盐,顶多做做女红,天天写字、看书也没人管。杜老八一句话点醒梦中人:你得保证别脱胎个丫鬟啊!噢噢,是呢,是呢,我还是做今天的我吧,起码能做自己的主。

    巧了,刚刚朋友发这样一段文字,有意思。《世说新语》:桓公(温)少与殷侯(浩)齐名,常有竞心。桓问殷:“卿何如我?”殷云:“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人都擅长,并且要安于、敢于做自己。——跑题儿了,“纺”又写歪,累了,这么地吧。

 

2017年5月13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一零五)

    紈扇員(圓)潔,銀燭瑋(煒)煌

    细绢的团扇,圆圆的洁白无瑕;银色的火烛,明亮辉煌。

    员通圆,玮通炜。所谓纨扇,也称团扇、宫扇,最早做帝后出门遮阳、挡风之用,后来慢慢用于夏季乘凉,甚而当做装饰。古画中都是女子用团扇,男士用折扇。羲之题扇、孔明羽扇、公主铁扇、晴雯撕扇,皆为佳话。郑少秋最帅的荧屏造型都是手持折扇,“晓松奇谈”的那把扇子,因为书法太差,减分。绢质的团扇写字、画画都格外舒服,价格也贵。

    难以想象古人烛光下的苦读感受,应该比玩手机累多了。感谢爱迪生,却对手机的发明者爱恨交加。

 

2017年5月14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一零六)

    晝眠夕寐,藍笋象床

    白天小憩或晚上睡觉,躺在青色竹篾编织的席子和镶嵌着象牙的床上。

    令人艳羡的古代贵族生活。不过,现在的席梦思,就算秦始皇也没见过。无论古代和今天,如果睡眠不好,床再奢华也是遭罪。上午有新闻,徐州市财政局长在老家祖屋自缢身亡,遗嘱是:忧郁严重,彻夜难眠,痛苦万分,以此了结。近几年才知道抑郁症患者数量庞大,以前觉得是心理问题,现在才知道真是病。张国荣、乔任梁等,多数是为失眠困扰。的确,有钱未必快乐,无眠最为烦恼。能够安于卧榻三尺、一日三餐,何必奢求良田千顷、广厦万间。

    又想起一事。曾听朋友说去拜访过启功先生,他的书案一点儿都不大。那些真正的大师,都不被空间所囿,思维、心胸永远开阔。我们却都给自己置办几米的大案子,足够的架势,字写得怎样呢?我四米书案的工作室也很少去,因为懒。跟食不厌精一样,摆谱,是通病,也得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