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净 缘
几度认知磨合,最终还是接受了它,像哲学上的否定之否定。开始不接受,主要还是因为鱼龙混杂,难以甄别。细想,它也不是一无是处,起码是对主流纸媒必要的补充,特别是面对网络文化风起云涌和文化多元的现实,毕竟清新。甚至还可以假设,如果某些人自恃经常做客某种主流媒体的优势,硬是要否定它,一定是件很辛苦的事情。
为了主题鲜明,姑且把视角集中在网络文学媒体上。喜欢文学的人都懂一点文学史,文学的历史是一条河流,就像“长江之歌”中的“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从唐古拉山的沱沱河,到东海之滨的入海口,这种千年流淌不会因为季节和环境的变迁而停止。文学如是,从春秋第一本诗歌总集《诗经》到战国无韵之《离骚》再到元明清“四大奇书”直至《红楼梦》,中间也有闲言碎语,但并没有影响文学蓬勃的潮流。今天的网络文学媒体亦复如是。
我本人开始喜欢网络文学媒体,大概源于上海东方卫视那段双人脱口秀吧。“我喜欢电视新闻,因为它告诉我们今天发生了什么。我喜欢网络新闻,因为它告诉我们今天还发生了什么。”特别是从事散文写作,时时都要直面社会现实,今天很多人更加喜欢网络文学媒体,就因为它的丰富性和客观性吧。
网络文学媒体所面临的褒贬莫衷一是。尽管没必要去扯皮,态度总还是要有,起码作者和平台都应该自觉遵守文学创作规律。今天的情形越来越好,还因为有“封号”一直在旁边把守着。既然如此,也就没必要一定要把它跟主流纸媒对立起来,更没必要把它歧视成下里巴人,网络文学媒体的主办单位多半不也是党委和政府部门么。
下面要说的就是我个人的阅读和写作体会。
现在城乡的低头一族有多少人?现在北京地铁上捧着报纸和杂志的有多少人?我常去北京,自然看得很清楚。在风驰电掣与呼啸轰鸣的有限空间里,也常会陷入沉思。会想民国时的有轨电车上,人们捧着带油墨味报纸的情形;也会想那段文化干涸的十年里,因为缺少文学读物,大喇叭筒子和收音机里天天转圈播送那八个样板戏;还会想改革开放初期,青葱们为抢读一本文学期刊的争先恐后。曾几何时,北京、上海地铁上的晚报阅读一族,成为当时社会文化的引领。网络媒体一跃而起,就迅速变成了手机一族。如此庞大的文化市场需求,不需要庞大的网络文学作品吗?
《诗经》里有风、雅、颂,除了宫廷礼乐和王室祭祀,大量的还是民间百姓的劳动号子。这是文学的自然集合,就像后来的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和元曲,也都充满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即使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经典里面,也都大多暴露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现实。今天的网络文学里,无论小说、诗歌还是散文,人们多半感受的还是百姓的现实生活,这样不好吗?
昨晚,微信里跟一位文友交流,一地方作协年度文学重点创作招标目录中,涉及民生问题的人口老龄化和文化扶贫等关键内容都没有包含进去,颇为遗憾。而触角深远的网络文学媒体,就很有可能去自行弥补这一缺憾。
我知道自己的毛病,这辈子就太认真,可又总是改不掉。过去在机关里是这样,今天漫步江湖还是这样。比如,这些天心里就一直嘀咕,文化自信之下,全民读书日渐广泛。可寻常百姓的日常阅读,不大可能去钻图书馆和新华书店,还是要去翻看手机里的网络文学媒体。2025年全民读书节核心主题是“聚焦民族共同体意识与科技融合阅读”。其中关于读书形式的基本设计就是让书香在数字与纸质间共融,自然要给网络文学阅读带来更为庞大的读者群。
都说高手在民间,网络文学媒体给了很好的回应。近年来,走红于网间的很多诗歌和散文脍炙人口。其中的《我偷黄昏一壶酒》,其意象与李白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遥遥相望。还有那首网间流行小诗《短》,鞭辟入里,影响了多少人去重新审视人生的美好瞬间。
每个文学爱好者,潜意识里都会渴望作品发表在体面的媒体上,抑或运气好再得一个什么奖项。可这毕竟是瞬间的事情,更多时候还是希望自己的作品有更多的读者,这与写作初衷是一致的。今天,各家网络文学媒体都在抢首发,无疑也是平台影响力的竞争。
网络文学媒体风起云涌,客观上也是对文学阵地的丰富。知名文学期刊和地方主流纸媒发表作品是一种证明,网络文学媒体发表同样也是证明。我的写作除了约稿,往往是作品出来了再琢磨在哪发表。中规中矩的就去投主流纸媒,比较个性化的就去选择网络文学媒体,散文常发表的地方有《齐鲁文学》《首都文学》《九州作家》等,诗歌平台对自己帮助比较大的有《华人文学》和《诗黎明》。
每个作者大概都有这样的体会。选择主流媒体发表作品,为的是读者赞美,而选择自媒体,为的是保持原创风格。就像厨房里的烹饪,不同的食材烧制不同的菜品,展示的都是自己的厨艺。还有更为现实的,网络文学媒体编辑作品,主要把握的是方向,而主流纸媒把握更多的是细节。
关于“无我的写作”在心里翻滚了好多年,已经出版的两本散文集,有读者评论,极少能见到“我”字的出现。2025春天来临,终于在一天清晨涌出了“把自己打碎了/才看清世界真相/尽管疼痛在灵魂里哭了很久”。我想,这样的诗句,这样的细节只有网络文学平台才能接纳吧,所以自己选择了《华人文学》去发表这首现代诗《无我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