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详细信息—>《千字文》释析(一)
《千字文》释析(一)
阅读数:0发布时间:2021年01月06日

刘丽颖

 

按语:

《千字文》是南北朝时期周兴嗣编撰的蒙学读物,其对仗工整,易诵易记,因而广为流传。市面注释版本繁杂,多是逐字逐句翻译,且良莠不齐。刘丽颖这篇释析起初是在微信上一日一句,随心随性,娓娓道来,少了照本宣科的讲解,多了趣味和可读。特约稿分期刊用,以飨读者。

另,根据新闻出版署《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中“在古代历史文化学术研究著述必须使用繁体字”的相关要求,保留原文繁体字。

 

 

2017年1月29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一)

天地玄(元)黃,宇宙洪荒

新岁伊始,好好温习《千字文》。这或青黑或黄色,混沌一片的天地宇宙啊,2017,今夕何夕?!

宋避赵玄朗,清避康熙玄烨之讳,故有写玄为元。

古时冬至为岁首,正月朔为年首,现在都不大区分了。

(注:《千字文》本四字一句,这里为意思完整,八字称为一句。)

 

2017年1月30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二)

    日月盈昃,辰宿列張

    太阳东升西落,有正有斜;月亮圆了,又缺了。星辰分列无边无际的天空。昨天走了,今天正在,明天要来……

    古人无论伤春还是悲秋,不外“人生苦短”这一亘古不变的主题。王羲之一边说“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一边还要食丹药以求削减死生之痛。

 

2017年1月31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三)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

    春夏秋冬,循环往复,秋天收割,冬天储藏。  

    四季中,最喜夏,虽不能清凉无汗,却也很少大汗淋漓。生来体寒畏冷,很怕乍暖还寒和骤冷不暖的春秋那两段没有暖气的时节,前后大概有两个月吧。那年11月份去杭州,无处藏躲的冷,让我不堪忍受。东北冬天的暖气真是舒服。

    秋收不敌冬藏重要,收的好不如藏的好。今年爸种的白菜在地窖里全让老鼠祸害了,真是心疼。正如知识的储备,现今每天接收的零散信息太多,却被动而不系统,很难学以致用。也如临帖,写得不少,几分能用在创作当中?

    藏之功夫是关键所在。

 

2017年2月1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四)

    閏餘成歲,律召(呂)調陽

    《书·尧典》:以闰月定四时,成岁。每过几年就要设一个闰月才能符合寒暑的自然规律,时节方能准确。好像调音的律管,可以调节阴阳。

    《世界上下五千年》里对西方历法的演进也有详细介绍。古埃及人原定一年12个月,一月30天,360天还余下5天,就作为节日。可是,一年准确的日子是365天5小时又48分46秒,时间一长,又乱了。于是,从古埃及太阳历到格里高利历,中间经过古罗马西泽、奥古斯都等的不断矫正、修改,才成现在通用的公历,真是不易。但无论东方、西方,人都有能力、有智慧协调任何大自然中的不规整和不方便。

    用律管调节阴阳,今天看起来有点复杂。有的版本“召”写为“吕”,启功先生认为“吕”为后人所改,从字义和对仗角度,“召”是对的。

    木心说,一切艺术都可以通向音乐。音乐可以指向一切。归结一句话,就是都在努力“和谐”吧。

新春佳节,因感冒宅在家里,才突发此想,打发时日。没敢用“每日一句”,就是估计哪天会偶尔偷懒,所以用“一日一句”,搪塞不是一日两句、三句之意,且不定期会有间断。

 

2017年2月2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五)

    雲騰致雨,露結為霜

    云气上升,有雨落下;露水遇冷,结为冰霜。

    最简单的自然现象,今古竟有了不同。古来便有雾雷电,露雪霰,当然也有霾。《康熙字典》解释:霾,大风扬尘土,如物尘晦之色也。今天的解释则为:原因不明的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混浊现象。古时因风扬尘成霾,现在盼着风来刮走霾,字义差别明显。你懂的。

 

2017年2月3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六)

    金生麗水,玉出崐崗

    黄金生于金沙江(云南一段称丽江)底,美玉来自昆仑山岗。

    丽江颜值已经够高,竟还这么有内涵!昆仑山被称为“神山”,可是因为有和田玉?

    黄金的价值在于稀有,化学符号Au,意为闪耀的黎明;玉为石之精华,是大地舍利子,其美好在于:世间只此一件,今生与你结缘。

 

2017年2月4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七)

    劍號巨闕,珠稱夜光

    最锋利的宝剑叫巨阙,最珍贵的明珠叫夜光。

    这里亦是用“巨阙”和“夜光”泛指宝剑和珍珠。

    不懂剑,只记得金庸有小说名《碧血剑》,现实中却没有这样一把剑,不过是借用“苌弘化碧”的典故,以衬托袁承志的忠肝义胆。还听说过“龙泉剑”,也作宝剑的代名词,传说是铸剑大师欧冶子所造,但照比越王勾践命其铸造的另外最著名的所谓“三长两短”五把剑,可能有点儿逊色。“巨阙”是这三长之一,号为“天下至尊”。

    有关明珠,印象最深的是“三言二拍”中,杜十娘怒沉了百宝箱,痛结一世孽缘;文若虚得了藏有二十四颗夜明珠的龟壳,从此转运发家。种种宝贝具体的样子全靠想象,要多神奇有多神奇。后来在广东省博物馆看到了很多珍珠实物,终于知道了啥是猫儿眼,可终归是隔着一层展窗玻璃,类同瘙痒。

 

2017年2月5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八)

    菓珍李柰,菜重芥薑

    珍贵的水果有李子和沙果;受重视的菜蔬有芥菜和生姜。

    本就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谙稼穑,自然不懂农桑。李子常见,沙果也吃过,只这“柰”字,读《千字文》之前从没注意,查字典,音nài,“落叶小乔木,花白色,果小。可做苹果砧木。”和苹果什么关系?还是一知半解。水果天天吃,现在的水果也是来自天南地北,色味五花八门,却始终没忘那首儿歌:香蕉苹果大鸭梨……小时候条件不好,惯常的水果能吃到就是幸福,现在反倒吃啥都没味儿了。最难过莫甚于吃到垂涎许久的《西游记》中描绘的人参果的一剎那,怎么竟类同白萝卜?!一直钟爱的还是苹果。蒙古那两年,最普通的苹果也要近10元人民币一斤,为补充维生素,坚持天天吃,不厌。读“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体会苏、杨人生境界的不同,除了性别,骨子里有本质的差别。

    芥菜没吃过,芥末却知道。《本草》说,味辛,能除肾邪,利九窍,明耳目。爱吃生鱼片就因为蘸“青芥辣”的爽劲通透。可侄女从日本带回来的却温和许多,初觉特不过瘾。慢慢才知道,日本正宗的原料名“山葵”,非常高级的调味料,有品的吃法绝不可同酱油搅在一起,其味极易挥发。至于姜,常吃,不但调味,泡在醋里,还可作为温胃升阳的养生良方。

    芥和姜同列,受人重视,大概就因其亦蔬、亦药、亦调料的多功能吧。

 

2017年2月6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九)

    海鹹河淡,鱗潛羽翔

    海水是咸的,河水是淡的;鱼类游于水中,鸟儿们在天空翱翔。

    多么和谐的自然画面!1500年前的周兴嗣自然不知道整个地球的江河湖海现在已经成了什么模样,更不知道天上除了鸟,还有火箭和飞机;水里除了鱼,还有潜艇和鱼雷。那,再过1500年,地球还能是现在的地球吗?

    《三体》作者写给200年后女儿一封信,那时的世界是福还是祸,那时的人们是喜还是忧?

 

2017年2月7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一零)

    龍師火帝,鳥官人皇

    伏羲以龙字称其官职,人谓龙师;燧人氏钻木取火,以火称王。少昊官名都带鸟字,是鸟官的由来;三皇中的黄帝,是谓人皇。

    时代久远,不敢乱说,还是查下资料吧:传说伏羲氏时,有龙马从河中负图而出,故他以“龙氏”命名他的官职,如春官为青龙氏、夏官为赤龙氏、秋官为白龙氏、冬官为黑龙氏、中官为黄龙氏。燧人氏应都知道,因为发明钻木取火,教民熟食,故称“火帝”。又传,少昊氏时有凤凰飞来,则以鸟命其官名,如司徒为祝鸠氏、司马为雎鸠氏、司空为鸤鸠氏等。上古有天皇、地皇、人皇,一般认为黄帝为人皇。

    总括起来,这些就是指上古时代的帝皇和官员,当然都是有一定业绩和成就的。

 

2017年2月8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一一)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仓颉发明了文字;胡曹开始制作衣裳。

    传说黄帝的史官仓颉发明了文字,其臣胡曹开始制作衣裳。人们不再衣不蔽体,当然,前提是“嫘祖始蚕”,她教会人们养蚕取丝,才有了物质基础。衣,隐也,上身穿者;裳,音cháng,障也,下身穿者。

    学不学书法都知道最早的文字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用于占卜,说仓颉“发明”了文字自然不妥,作为记录整理者还是可以的。关键是自从有了文字,告别树叶、兽皮为衣的时代,文明向前跨越了一大步。

    五千年的文化传承和发展离不开汉字。翻开浩浩汤汤的古代文字遗迹,无论占卜记事的甲骨金文,还是经世致用的典籍文章,都离不开书法这一以文字为载体的造型艺术。屈原的赋、李白的诗、苏轼的词哪一个不是藉之才得以流传?书法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核心”,成为华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2009年,中国书法篆刻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们应该守护汉字,传承书法。也因此,所教学生的书法第一课,我都命名为:书法与汉字文化。

    陈振濂先生说,中国传统文化仍然灿烂辉煌,不可忽略的一个要素:汉字不灭!

 

2017年2月9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一二)

    推位讓國,有虞陶唐

    历史上,主动把君位禅让给功臣贤人的,是英明无私的唐尧和虞舜。(“有”非“有无”义,有虞氏,这里指舜。)

    严格来说,《千字文》四字为一句,共250句,八字本为两句,我这里名为“一日一句”是按现在的语言习惯。四字往往不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比如以上两句。后边还有一些互文见义的例子。李泽厚说,四言要用两句表达的,五言用一句即可,虽是一字之差,表达的容量和能力却很不一样,这也促进了诗歌的发展。当然了,也不可一概而论。

    自古能“让”国的,为数不多,首先得“有”国,主要得有眼界和心胸。如果是我,才不当武则天呢,多累啊。做个好国君就得累,没有足够的体力、精力和智力,就别耽误天下百姓。有人说,看人家乾隆,皇帝当得多滋润,一点儿都不累,85岁时还把帝位“禅让”给儿子。殊不知他是退位不让权,仍当“太上皇”。那所谓“康乾盛世”是借老子的光儿。不说别的,有人统计,他在位60年,文字狱就比他爷爷和爹时多百十来倍,多可怕!他可是不累,动不动下江南自在逍遥,和珅干了啥他也不管,起码不是及时去管,国之于他,竟无异于自家私产。呵呵……

    甚而有人认为,整个“康乾盛世”都是无视历史、自欺欺人的说法,把自家门关起来,闭了关锁了国,知识分子少了骨气,整个社会生活腐化堕落,致使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

    如果以上算是道听途说,那从心眼儿里不大喜欢乾隆,则纯是因为看见他的“御题”太多,钤印太滥吧。

    好国君,难当。

 

2017年2月10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一三)

    弔民伐罪,周發殷湯

    安抚百姓讨伐暴君的,是周武王姬发和商王成汤。(殷汤应在周发之前,为合音韵而前后倒置。)

    这是历史,不多谈。

    大年初二闲来无事,就给自己留个作业,把临写多次的《千字文》,主要是怀素小草慢慢温习一遍,从字形到字义,每天两句八字,权当日课。现在记忆力逐渐退化,不奢求125天之后,把它都背熟,只望对它的感受深刻准确一些,如此而已。这半月,有幸得师指点,得友捧场,甚而有说从中获益者,很觉快乐的同时,也反省自己会不会显得有些“冬烘”,自说自话还用繁体字,很不合时宜吧?胡适先生曾说:“是什么时代的人,说什么时代的话”。《千字文》虽是千年前的产物,却并不完全与今天的时代远离,我在努力用这个时代的话和心情来解读和感受那个时代的文字。

    郦波教授在《中国诗词大会》上说:我们应该传承和弘扬的除了汉字系统,还有文化价值系统。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源头。

    我这里算是在说汉字、书法,还是文化价值?提醒自己:别想多了,日课而已。

 

2017年2月11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一四)

    坐朝問道,垂拱平章

    天子坐于朝堂之上,态度平和地征求治国兴邦之策。他垂衣拱手,话语清楚明白,态度安详从容,天下太平。

    这里描绘的是历史上的圣明君主,以王道治国理政的美好画面。据说最早君臣本都站立共商国是,秦始皇开始就都坐着了,到宋代才让大臣站着君坐着。我们在影视剧里普遍的印象,君臣向来都是等级森严的。

    小时候总奇怪,太上老君、如来、观音他们那么厉害,为什么要服从玉皇大帝呢?他平庸无能,却虚张声势。后来见《西游记》里如来这么说:“他(玉皇)自幼修持,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该多少年数,方能享受此无极大道?”奇怪,如此修为,怎么体现不出与之相匹配的气质?

    想来,这是给所有“天子”享有的地位和特权一个合理的解释,也是让人绝对服从的理由,不管他是昏君还是明君。

 

2017年2月12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一五)

    愛育黎首,臣伏戎羌

    (国君)爱护教养黎民百姓,少数民族也都甘愿俯首称臣。

    忽然想起来那首歌《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似乎好久没听谁唱了,挺好听的旋律。

 

2017年2月13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一六)

    遐迩壹體,率賓歸王

    远近融合,天下统一,四方人民都愿意归属效力。

    所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吧。

    由曹操的诗想起来招揽人才的事儿,弄不明白决定因素在哪儿,只是“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显然还不够。听说有“海归潮”,在辽宁抚顺是没见啊,别说海归,当初高中同学回抚顺的都寥寥无几,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更是有限。我们这种大学一毕业就回家,属于特没能耐,没出息的。

    说句得罪人的话,那“海归潮”也是源于“留学热”吧,出去的多,自然回来的也多,已经不都是精英了。呵呵,也不能只把钱学森们算海归,人才的标准太高了。

    一座城市,一个国家,最吸引人才的,到底是啥?


2017年2月14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一七)

    鳴鳳在樹,白駒食場

    凤凰在梧桐上鸣叫,白色的小马在草场上欢愉。场,韵字,平声,读cháng。

    又是一派和谐美好。万物生而平等,没有等级,没有阶层,各取所需,各得其所,这是最理想的自然和社会状态。

    在乌兰巴托看《狼图腾》的感想就是,狼和羊的生存对峙是草原生态平衡的保证,不可人为强制改变。天地吉祥,万物和谐极为可贵,有诗为记:

    汉人最恨野狼侵,不解茫茫牧草心。

    塞外尊天“腾格里”,佑裁万物是同襟。

 

2017年2月15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一八)

    化被草木,賴及萬方

    (明君的)教化覆盖自然的一草一木,其恩泽也遍及四面八方。

    至此为《千字文》第一部分,讲开天辟地,时代变迁以及早期历史。

    文好解,字不好写。怀素小草千字文有“千金帖”之誉,其萧散平淡实难企及。前路漫漫。

 

2017年2月16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一九)

    盖此身發,四大五常

    每个人的身体发肤、灵魂意识,都脱离不了四大五常。

    査了材料,四大,在佛教是指地水火风,在道教是指道天地王;五常,就是指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常与三纲连用。

    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都要有所依凭,有所约束,人的行为要有准则。这里儒、释、道全有了。

 

2017年2月17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二零)

    恭惟鞠養,豈敢毀傷

    (接前文。对父母给予的躯体,)应该谨慎维护,哪能随意毁坏和损伤。

    语义源自《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了。最起码,从肉体到精神都不该自暴自弃。不知理解的对不对。今天看割发代首的曹操似乎有点狡猾,可在当时的确起到了严明军纪的作用,因为当众断发与砍头没啥区别。

    如此,对待父母,自然更应勤心奉养,一孝当先。无论时代如何发展,观念如何前卫,孝是根本,不能改变。当然,“二十四孝”中个别封建思想的糟粕,则应清晰明辨,另当别论。

 

2017年2月18日

    《千字文》一日一句(二一)

    女慕貞絜,男效才良

    女性要追慕那些守贞纯洁的人,男性要效仿德才兼备的人。

    《千字文》共1000字,每字不同。有人发现这个“絜”字与后文的“洁”同义,但毕竟不是完全相同的字,“絜”还有一个读音为xié,不能算重复。

    《儒林外史》有《王玉辉纵女殉夫》一篇,父亲支持女儿绝食殉夫以显示其贞洁,自己则在女儿死后因思想矛盾而精神分裂。

    那是万恶的、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呵呵……

    在一夫一妻的现代社会,对男女两性都提出了双重要求,一方面男性为了社会和家庭的稳定,需要对妻子忠诚,而女性“慕贞絜”的同时,要和男人一样驰骋职场,“效才良”。相比来说,女性压力迭加,不但时时有“美人迟暮”的恐惧,也要随时面临“英雄末路”的窘境。当下的延迟退休政策,会使多少观念中本到含饴弄孙年龄的女性仍奔波在单位和家的路上。听新闻说,英国男女退休年龄计划都要到74岁。哇塞,人的生理机能可以这么强大了?寿命也可以那么漫长了?听说是的,科学研究证明:早退休不利身心健康!又是呵呵……

    对了,听“晓松奇谈”说,有的国家不能随便夸女人好看,比如丹麦、瑞典。因为这就“物化”了女性,不符合男女平等之精神。因为她们都是独立,有精神,有人格的。好现代的观念!不过,我这么落伍的人也不大喜欢“女什么什么”的提法,好像因为是女的,评判标准就可以降低一些似的。比如书法。呵呵,三笑……